天涯招考网 >文摘 > 生活文摘 > 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简报集合9篇

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简报集合9篇

更新时间:2022-11-30 来源:生活文摘

【www.wzktys.com--生活文摘】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简报集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简报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做到“五个坚持”,全力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一)成立工作专班,统筹五大振兴。根据《中共县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成立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县成立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工作专班,各专班由2-3名县级领导同志任组长,2-3个部门为牵头推进单位。各工作专班对照省、市、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五个专班重点任务清单》部署要求,明确重点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制定落实方案,加强工作调度,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目前,五个工作专班都召开了调度会议,制定了工作规则,健全了工作机制,确保了乡村“五大振兴”工作有序推进。

  (二)坚持农业奠基,推进产业振兴。一是持续壮大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培育“一乡一业”专业镇7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96个,初步形成五大特色种植板块;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2516家,家庭农场总数达3639家,种植大户总数达406户;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6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95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注册涉农类商标108个,罗汉参、青山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羊肉汤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香瓜”、“蜜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围绕做大做强“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制定出台《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实施意见》、《羊肉汤产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同时与江苏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青山羊产业研究院,把肉羊产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二是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观光型农业新业态,建设了方乘田园、君信农业、立源菌业、绿禾庄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余处;获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打造省旅游强乡镇3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1个;21个村被认证为中国“淘宝村”,46个村获评市级电子商务专业村,全县农村电商企业达到356家,今年实现电商交易额305亿元,同比增长9.6%。三是全面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六位一体”土地流转保障措施,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4.84万亩。其中,50亩以上成方连片土地流转面积达23.7万亩,2019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为20.3万亩;今年在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资格认定、股权量化、股权设置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机制,农业农村局、中国人民银行支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银农互动”助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

  (三)坚持引育并重,推进人才振兴。一是突出人才支撑,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组织开展了“技能培训田间课堂”、“新型职业农民”等“短平快”式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致富本领。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26期、6200人/次,为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农民奔康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加大农业农村人才选派力度,聘任江南大学焦爱权教授为第五批省派科技副县长;目前第四批269名县派第一书记、13名下派村支部书记已对接入驻包帮单位。今年招募的36名“三支一扶”人员,通过笔试、面试、体检等程序,已全部派到18个乡镇,每个乡镇2人。二是突出政策引导,全面掀起返乡创业高潮。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强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政策》,充分利用在外能人多、“人口红利”大的优势,在去年成功举办“绿叶对根的深情”——我县游子对话家乡暨全县返乡创业签约活动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了“君心归处是吾乡”——第二届返乡创业大会,签约返乡创业项目239个,合同总投资额184亿元。截止目前,共设立在外返乡创业服务站24个,签约项目295个、总投资324亿元,返乡创业人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529家,带动就业8975人。

  (四)坚持铸魂塑形,推进文化振兴。一是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四心”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开展“农村垃圾分类”、“乡村夜话”、“孝善敬老饺子宴”、“新时代文明实践银行”四个品牌工作,被《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卫视等媒体相继进行典型报道和刊发评论文章,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目前,全县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22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9处,市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18个,力争今年全县90%的村庄创建为县级以上文明村。二是丰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基本实现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县502个行政村乡村文体广场、文艺队伍实现全覆盖。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村史馆)22个,培育乡土民间文化能人、文化活动带头人1000多人,2019年初全县62个村举办了乡村春晚。

  (五)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振兴。一是突出连片打造,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全县22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每个片区含4-6个村庄)进行重点打造,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80余个,其中A级示范村达到50个,A级示范村覆盖率12.8%;紧紧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全县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55个,合并村庄269个,涉及人口8.2万人,复垦土地约1.8万亩,节余挂钩指标1.4万亩。今年正在实施的增减挂钩项目43个,合并村庄196个,涉及人口8.4万人,可复垦土地2.3万亩,节余挂钩指标1.7万亩。同时对具有文化特色的村因地制宜打造,聘请了北京绿十字规划公司,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以旧修旧,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以不同风格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全县22个乡镇(街道)配建保洁队伍,城乡全天候不间断保洁、生活垃圾随产随清,垃圾日产日清,卫生保洁实现城乡全覆盖。镇驻地已建成污水处理站9个,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污水处理站18个。全部完成2019年全县4500户改厕任务。三是突出统防统治,大力开展污染源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化肥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8%,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6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90%。大力推进“绿色革命”,完成植树造林5.1万亩,新增省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4个,全市创建森林城市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大力推进水源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三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行动,水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六)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一是突出激励保障,促进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对全县502个村党支部进行了评星定级,评定出五星级党支部92个,四星级党支部240个,三星级党支部141个,二星级党支部25个,一星级党支部4个,评选二星级“头雁”书记7名、一星级“头雁”书记37名,参照试用期公务员落实经济待遇,7名二星级“头雁”书记月增资915元,37名一星级“头雁”书记月增资300元,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多举并措,持续壮大经营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经营性村集体经济,鼓励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兴业,通过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利用招商引资政策、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依托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对接市场需求、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万元,60个村突破10万元。

第二篇: 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简报

  宾川县金牛镇柳家湾华侨社区位于县城东南郊区,区内聚集着县生物资源加工园区、鲜食水果交易及仓储物流业、宾川四中及育英教育、八一海塘公园、县华侨庄园和归侨侨眷聚居区等城乡融合发展要素,承载了县城工业、教育、科技和公园等部分城市功能,是一个极具侨乡文化特色、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教育资源集中、田园风光聚集的城郊融合类非农社区,共辖15个居民小组,国土面积9.08平方公里,有耕地5134亩,2015年列入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全区社员1468户2977人,其中归侨侨眷1429人,占社区人口的52%。作为大理州第一批乡村振兴州级重点试点村之一,社区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以下做法:

  一、规划引领显特色。强化组织保障。在县、镇两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组及宾川县乡村振兴战略州级试点工作指挥部的领导下,积极配合组织人才振兴、项目推进、产业发展、文明乡风培育、社会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提升6个专项工作组,抽调32名干部抓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开展专项调查。按照《宾川县开展“进村入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调查工作方案》,采取进村入户方式,抽调乡镇及相关县级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对柳家湾华侨社区1468户进行全覆盖入户专项调查,广泛征集乡村振兴的村情民意,充分发挥全体村民参与乡村振兴主体作用,为乡村振兴编制规划提供基础。编制试点规划。立足柳家湾华侨社区区域特色,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和“编制专业人员+文化人士+乡贤”的规划模式,结合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委托设计单位编制详细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将柳家湾华侨社区一组、二组、十五组作为城郊融合类试点的核心片区,努力将试点村建成集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侨乡葡萄小镇、育英教育小镇、海塘公园等实体为支撑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多措并举谋发展。作好“一篇”特色文章。发挥8个国家归侨异彩纷呈的侨乡特色文化优势,在建筑、饮食、服饰、民俗等方面作好侨乡文化这篇文章。利用远近闻名的“二队咖啡”、“小越南”、“华侨荟馆”等具有浓厚侨乡饮食特色的餐饮企业,大力发展壮大柳家湾华侨社区的侨乡饮食文化。组建“金侨文艺队”及乐队,创作了一批具有南亚、东南亚风情特色的文艺节目,在全县产业推广、文化建设、乡风文明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突出侨乡特色,努力将社区建设为商住一体、农业观光旅游的东南亚风情侨乡旅游小镇。打好“两个”工作基础。第一、打好基层党建基础。对试点村村干部进行分析研判,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工作,集中轮训率达81%,开展了社区党总支及所属支部的达标创建工作。第二、打好项目建设基础。柳家湾社区重点实施项目共18个,计划整合项目资金3335万元,目前已落实投资并启动建设的项目10个,完成投资2029万元。抓好“三项”环境提升工作。第一、深入推广“三元三角三分”的“三清洁”工作机制,实现生活、生产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在社区开创了居民垃圾分类积分奖励机制。第二、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基础工作。开展了户外广告设施专项整治、蓝色彩钢瓦整治、“两违整治”工作。第三、深入开展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开展了河渠疏浚,肥水和网箱养鱼库塘取缔等工作,实施4000亩圭山生态百果园面山绿化工程。落实“四项”人才振兴措施。第一、实行“一培养二支持三鼓励四吸引”人才振兴措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土专家”“田秀才”人才项目库。第二、支持科技人员到基层任职,到企业挂职创业,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第三、鼓励社会各界、工商资本下乡,投身乡村建设。第四、吸引城市人才、海外乡贤回村创业、参与乡村振兴事业。突出“五个”增收点。第一、精准定位。社区将葡萄产业定位为试点村的支柱产业,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支持发展的优势产业。第二、科技支撑。与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校、机构合作,设立专家工作站和葡萄研究所,引进、试验示范阳光玫瑰等新品种,创新栽培模式,积极探索设施农业。第三、创新发展。探索“党组织+合作农场+农产托管”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带动社区单户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技术种植1360亩。第四、加工带动。加大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共培育2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引进了一批从事葡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入驻社区高原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第五、拓宽渠道。依托实施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试点县建设项目和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

第三篇: 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简报

  宾川县切实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农民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找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切入点,通过坚持走实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有效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

  “党建引领”兴产业。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村党支部依托区域特色高效产业,以组建合作农场为抓手、以村组为单元,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优选合作农场托管企业,组建合作社监事会开展阳光监督,带头积极探索和实践“党组织+”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三农”发展中的核心领导作用,真正实现“组织兴”助推“产业旺”。

  “去埂连片”建平台。通过土地入股和土地流转方式,推动分户经营的“小田”合并为规模化经营的“大田”,合作农场逐步成为土地、资金、技术、管理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合作平台,使分散经营的零星土地得以焕发出规模效应。该县金牛镇菜甸村合作农场一期土地初始面积58.56亩,合并整理后增加到63亩,二期土地从208.43亩增加到235亩,土地利用率普遍提高18%至20%,实现了各项农业资源要素的全面激活,让有限的土地获得更大的产出和效益。

  “三省托管”可持续。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参与农户组建合作社开展土地(资金)入股(流转),通过合作农场与各类市场主体进行精准对接合作,建立起规范的投融资机制、运营管理机制、投资监管机制和利益分配制度,形成“党组织+企业运营主体+合作社监管主体”的合作农场托管模式。小农户分散的资源、资产、资金在党组织引领下进行股份量化投资,实现企业托管,每年都有一定的入股收益,现有劳动力还可以就近务工或外出打工、经商等,真正做到“省心、省力、省钱”。

  “五统五化”提质量。合作农场通过规模化经营方式,使分散的资源得到集中。金牛镇菜甸村合作农场采取统一供应农资、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核算“五统一”生产管理,依托宏源合作社的物资供应、技术、销售等产业化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引进智能化水肥管理系统,通过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生产的阳光玫瑰葡萄实行“宏源佳品、身份有证”打码销售,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推动当地葡萄产业转型升级。      

第四篇: 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简报

  一直以来,淳安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2018-2020年连续三年获得杭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优秀县称号。主要亮点如下:

  一、“一张全网”聚合力。突出“党管农村”,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重中之重”落到实处、干在实处。一是构建“1+10”组织架构。针对人员调整变动,及时调整淳安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8位县委县政府领导任副组长,统筹全县53个成员单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等10个重点工作分成10个工作组,具体落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具体工作。二是“十联基层”帮带促。由县四套班子领导开展联乡结村带户,督促推进联系乡镇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10个方面的工作,以“十联基层”机制为主载体,以“三认”服务机制为主抓手,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直接联系,主动深入基层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办民事、保民安,努力破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是“两员两队伍”助振兴。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服务队,抓实“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制度,落实驻乡、联村和“八大员”工作职责。全县23支乡村振兴工作队、12支农业科技服务队以及140名农村工作指导员、6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为整顿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巩固原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成果做出积极贡献。

  二、“一项机制”重示范。推广复制“大下姜模式”,突出强村富民、全面惠民,优化共同富裕外部环境,激发农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能。一是创新“大下姜”载体。组建“大下姜”联合体党委,下设党委办公室和培训产业组、乡村旅游产业组、农林产业组、文创产业组“一办四组”,县委党校、县文广旅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宣传部等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四个产业组组长,枫树岭镇、大墅镇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实施专班专项攻坚。建立党委办工作组会议、联合体党委会议和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议三级议事协调机制,全面加强大下姜区域统筹、协调、督查、落实工作。成立大下姜联合体理事会,具体负责落实联合体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发展项目市场化运作。二是深化“大下姜”模式。明确“共富路线”,编制大下姜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目标任务、政策支持、重点项目“三张清单”,计划投资17.97亿元;搭建“共富桥梁”,实施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周边融合带动计划,创新入股联营模式,成立村属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加强乡村经营模式探索。大下姜区域18个“强村”和9个驻镇单位结对帮扶9个相对“弱村”,目前8个村已完成“5030”消薄任务;616名先富人群与932户低收入农户结对。营造“共富氛围”,举办首届“百名村书记话共富”主题峰会,共发全省共同富裕宣言,共建村书记学习交流平台。成立乡村振兴人才支援站、大下姜专家工作站,聘请全省27位优秀村书记为“千岛湖梦想大讲堂”讲师,全面打造大下姜“乡村振兴第一课堂”。三是复制“大下姜”模式。创新推广基层组织“大党委”模式,建立总部经济、民宿行业、在杭流动党员、亚运会项目建设等11个功能性党委。目前分四类“大党委”。第一类是产业型“大党委”,如民宿行业、生态农业、生态渔业资源保护和发展、大健康产业党委;第二类是项目型“大党委”,如亚运项目建设党委;第三类是区域型“大党委”,如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淳区块和淳西南区块产业党委;第四类是服务型“大党委”,如在杭流动党员党委、“两山”高层次人才集聚区党委。

  三、“三清一防”固成果。坚持“不落一户、不落一人”要求,高质量完成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攻坚任务,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一是“三个清零”扎实。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年家庭人均收入10000元以下情况清零、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三个清零”。在家庭人均收入1万以下现象清零方面,按照“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开展地毯式排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833元提高至955元,首次实现了低保标准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面完成农村困难家庭C、D级危房治理。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教育、医疗保障、饮水安全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全县337个行政村全部完成“3020”目标任务,30%的行政村还完成了“5030”目标任务。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二是帮带促富有力。率先建立“先富带后富、强村带弱村”帮带机制,全面实施“先富带后富”全面帮带工程、实施“一户一干部”精准帮扶工程、“强村带弱村”共建共享工程“三大工程”,全县6529个“先富起来的人”与11181个低收入农户结对,92个强村与82个弱村结对。一年来“先富带后富”实施现金帮扶46万元、实物帮扶50万元,提供技术指导3700次,帮助销售农产品199.6万元,提供就业岗位792个,帮助解决困难1402个。“强村带弱村”实施结对帮扶项目102个,带动弱村集体经济增收360万元。三是防返监测有效。聚焦存在返贫和致贫风险的重点群体,以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为目标,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建立低收入农户防贫预警监测机制,按照村级常态监测、大数据筛查比对、乡镇研判预警、县级联合帮扶的程序开展,各乡镇、有关部门根据监测对象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帮扶方案,及时开展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社会帮扶等有针对性的帮扶,确保不因帮扶不到位出现返贫致贫。

  四、“两山银行”辟新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激发乡村振兴内在动力的蓬勃活力。一是“两山通道”转换。以“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为理念,拓宽生态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的路径通道,在全市率先开展“两山银行”改革试点,通过对接城市大脑实施数字化建设,成功搭建全国首个“两山银行”数字驾驶舱,开发了资源信息、投资分析、交易管理、运营监管4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在全省率先上线浙里办APP“两山银行”业务端口,初步建成“两山银行”数字服务体系。截至目前,该县“两山银行”已摸排梳理待开发生态资源资产520项,首批策划形成103个招商项目、58个实施项目,推动村民和村集体每年增收398.75万元 带动“两山”转化项目投资额2.87亿元。2021年8月,“两山银行”生态金融模式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典型案例发布推广。二是“绿色金融”助力。创新出台《关于试行农(林)业综合经营权证明书的指导意见》,依托茶园、果园、桑园等农业资产确权,会同淳安县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推出“三园贷”绿色金融产品。现已办理农(林)业综合经营权证明书63本,办理贷款抵押登记12笔,贷款金额4970万元。与建设银行等5家银行机构开展合作,开发“共富贷”等5项绿色金融产品,现已办理81笔融资业务,为生态转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1.39亿元。对接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富裕”重点项目融资支持,千岛湖城市旅游、杭千智造园、庄天岭公租房、高铁新区孵化园4个项目有望争取融资支持19.6亿元。三是“林权质押”增收。创新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集体留存部分质押贷款,探索飞地抱团发展村集体经济新路径,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资产”。在尊重村民、集体的主体意愿的情况下,以402个村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集体留存部分1823万元作为授信基数,向淳安县农商银行质押贷款,共获得24981万元贷款全部用于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由县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股权投资方式将林权质押所得贷款25151万元以及乡镇2018-2020年市级“联乡结村”财政帮扶资金9195.2万元,股权量化至村,投资大江东千岛湖智谷(敏迪大厦)项目,投资收益安股份分配到村,至2020年底,已获取投资收益10285.06万元。2021年,淳安县统筹移民资金7230万元,股权量化至131个移民村,投资建设千岛湖智海大厦项目。通过异地发展资本化运作,实现“两山”高水平转换和异地消薄,助力我县实现“5030”消薄目标。

  五、“数字+农”促治理。推动数字赋能,协同推动构建共生、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一是“数字+三资管理”。淳安作为浙江省农村集体“三资”数字化改革先行先试县、杭州首个试点县,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数字化改革作为深化清廉村居的重要抓手,在试点先行基础上,率先走出“四在先、五结合、六转变”的“四五六步”法,实现了“三个率先”,即:率先绘制4张系统操作流程图;率先推进应用“收款码”;率先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据电子化,强化系统线上审批匹配度。全县340个村社线上审批支付率、账本建立率、财务月结率、任务清单完成率、阳光公开发布率均达到100%。8月10日,我县在杭州市“三资”管理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相关经验做法被杭州信息和省农业农村工作简报录用。二是“数字+共富场景”。推进旅游、教育、医疗等场景智慧应用,形成以下姜村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大下姜共同富裕数智应用场景”被列入全县7个特色应用场景,以共同富裕为主题,构架以共富指数为引领,深绿创富、民生享富、智治安富、党建领富4个维度和民生直通车和数字乡村为内容的“1+4+2”大下姜共同富裕数智平台建设。系统由15个应用场景组成,其中自主开发的应用场景有7个,打通接入的应用场景有8个。目前,淳安重点推进自主开发的是“共富指数”“红色培训”“民宿服务”“健康服务”4个应用场景。三是“数字+来料加工”。打造“伊加工助力共同富裕”特色应用场景,让来料加工资源、服务内容一库整合,对存量闲置资源进行最大程度合理调配,加快实现产业的集群效应、品牌效应,实现产业资源的场景汇聚,推动了全域资源的一体化融合。通过场景建设将大订单分散处置、小订单精准推送,开启抱团接单模式。建立经纪人独立补助申报系统,产业补助从申报到下发的时长由过去的90天缩短至20天。该项目现已列入《杭州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重大改革清单》。

  六、“一路一品”促共富。加快全域深绿产业体系建设,以路促富、以品助富,培育乡村“造血”功能。一是“四好公路”区域富。一是“四好公路”区域富。截至2021年,该县农村公路达2645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6.5%,是全省农村公路里程最长、占比最大的县。全面实现农村公路成环结网,有机串联各类乡村资源,汇聚产业集群,推动“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转型,真正把农村公路建成了“致富路、幸福路、民心路”。2019年,淳杨线公路被评为“十大最美农村路”。围绕建设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积极探索“交通+体育”“交通+旅游”模式。淳杨公路已开展中国自行车联赛、千岛湖国际马拉松、国际毅行大会等大型体育赛事60余场,吸引国内外参赛者40万多人次,被誉为最美赛道。180公里环千岛湖绿道,串联起沿线76个休闲农业点,7个旅游风情小镇,A级景区村庄105个,民宿627家(其中精品民宿31家),26个乡村景区景点以及16个登山露营基地、认证旅游驿站56个。绿道经济惠及淳安17个乡镇300个村庄30余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4%。2020年淳安县乡村旅游人数达1679.6万人次,收入16.9亿元。二是千岛农品惠民富。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充分发挥品牌赋能带来的倍数效应,走一条“千岛农品”优质优价的发展之路。整合农旅邮资源,政企共建“千岛湖品牌农产品馆”,打造“千岛农品”公用品牌。坚持“本土本乡、品牌品质”准入原则,重点培育千岛湖茶、千岛湖水果、“淳六味”中药材等主导产品。发布《“千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试行)》《淳安县国家特色农产品生态气候适宜地标识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千岛农品山核桃省级团体标准》,优化生态农产品“绿色、有机、健康”的精品形象,以“母子”品牌形式,构建农产品、农制品、农创品为主的“千岛农品”品牌矩阵。举办“千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推出“千岛湖农博会”“千岛农品”走进市级机关、“千岛农品”爆品推广、“千岛集市”主题推介等系列千岛农品应季销售活动,以“千岛农品”母品牌与“千岛湖茶”、“大下姜”等子品牌相结合的形式,把淳安酱、山核桃等优质生态农产品推向市场。2020年,淳安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2.4亿元,同比增长38%;千岛湖品牌农产品馆实现自身销售及带动本地农产品销售3117万元,销售额同比增长66.8%。

  七、“绿色生态”添活力。一是“以鱼护水”。淳安将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工程,大力推进千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产业发展,成功探索出“以鱼治水、以水兴业”的水域生态保护之路。探索“大头鱼保水,小头鱼治水”增殖放流模式,累计人工投放鲢鳙“大头鱼”1.45亿尾。同时,投放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等底层洁水“小头鱼”3.34亿尾,实现水体中上层营养物质充分摄食,有效控制水体底层有机碎屑。据国家环境部数据显示,千岛湖在61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水质名列前茅,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少有的未受污染的大面积水体。二是“净水农业”。淳安县首创净水农业种植模式,计划从2021年开始,对千岛湖水库内108米高程以下的2.4万亩耕地采用流转休耕、有机种植、净水农业等方式,通过综合集成绿色农业技术,发展适合水源涵养、湖泊消落带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与管理,在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同时达到净化水源、修复环境的效果,具有服务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特点,是生态农业的一种新类型。目前净水农业已在安阳、梓桐、鸠坑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三是“药肥双减”。通过推广商品有机肥、水土保持、统防统治、回收废弃农药包装物以及建立液肥配送系统等举措,实现绿色生产良性循环。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使用,全面落实“肥药双实名购销制”,投入78万元优化升级省农资产品监管服务化平台“淳安模块”,全程跟踪监管药肥采购、入库、销售等流程,实现139家农资店“双实名购销制”覆盖率100%。2020年,淳安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较2019年分别减少357吨和13.1吨;已立项水土保持预防保护面积5.1万亩、统防统治面积10.3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1.2万吨,液肥异地配送1.5万吨;回收废弃农药包装物25吨,无害化处置22.14吨。四是品质溯源。注重绿色导向,将认证工作从“三品一标”转向“两品一标”,鼓励企业将无公害农产品提升为绿色、有机食品。建立健全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库,实现全县392家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应纳尽纳、动态管理。将二维码追溯体系建设作为规上主体培育认定和动态监测条件,改“事后追”为“事前推”,切实增强各主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定量检测与快速定性检测、企业自检与部门抽检、基地准出检测与市场准入检测相结合,成功构建县、乡、基地三级组成的布局合理、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第五篇: 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简报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搭建专班体系,细化重点任务分工,狠抓工作落实落地,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建立“1+1+5”政策规划体系。编制印发了《菏泽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搭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制定印发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菏发〔2019〕1号),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配套编制了5个专项方案,将工作进一步细化实化。二是成立乡村振兴五个工作专班。印发《关于成立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的通知》(菏农委发〔2019〕1号),成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五个工作专班,每个专班由2名市级领导同志任组长,2-3个部门为牵头推进单位。明确了每个专班的职责、重点任务清单、具体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各工作专班都设立了办公室,都已经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三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围绕加快推进乡村五个振兴重点任务落实,今年3月份,市里召开了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议;7月2日-3日,由市级领导带队,分4个片区进行了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总结交流乡村振兴典型经验,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每月调度重点任务进展情况,督促加快重点任务落实,乡村振兴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扎实推进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扎实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5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8亿元,增长1.8%。深入实施重点企业培植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17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七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开户等相关服务。稳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鄄城县农村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形成6项制度成果。抓好金融服务对接。各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服务乡村振兴信贷产品,加大对乡村振兴各类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如定陶农商银行推出“合理资产”抵押贷款,以蔬菜大棚、钢结构厂房为抵押物,通过第三方评估、双方协商价值等方式,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难题。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市政府与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对接,推动现代农业项目落地我市。鄄城县与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签订协议,计划总投资5.5亿元,占地面积1381亩。东明县也与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签订了黄河滩区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农村电商建设稳步推进。1-6月份,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2050亿元,增长41.37%。曹县顺利通过商务部、财政部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工作典型县(全国共10个)评审。郓城县成为山东省淘宝直播“村播计划”12个试点县之一。全国第二届“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曹县成功举办。

  乡村人才振兴方面。搭建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平台。4月份,市政府举办了“创业导师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菏泽行”活动,与人社部中心签订了开展高层次留学人员和专家引进服务方面的合作协议,现场为11位专家颁发了聘书。市农业农村局主动与浙江大学对接,计划设立“浙江大学菏泽乡村振兴众创平台”,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在深圳、西安等地建立6个招才引智工作站,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232家市县级返乡创业服务站,鼓励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鄄城县建立乡村振兴专家信息库,目前入库专家21人。市经济开发区、定陶尚谷农业发展公司、东明玉皇农业发展公司入围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认真开展市乡村之星选拔,已培养市级乡村之星162人、齐鲁乡村之星46人,推荐第六届齐鲁乡村之星15人。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推动每个村(社区)每年选拔培养1-2名乡村“好青年”,每个乡镇(街道)组建一支乡村“好青年”人才队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初步遴选培育对象2000余人。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个人创业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15万元。积极建立促进乡村人才发展的职称评审机制,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对农村教师、基层卫生人员职称评审政策倾斜。认真落实和提高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待遇和工作补贴,实现了乡镇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水平。单县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县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对前10名获得者授予“单县乡村传统技艺技能大师”称号,并给予奖励。

  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发挥市县文化馆、图书馆“两馆”服务功能,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大力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打造“10-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目前,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各10个,159个乡镇文化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主题活动以及“文化惠民季”广场舞大赛、群文精品巡演等文化惠民活动。加大文艺作品创作扶持,涌现出一大批优质群文精品,其中《争婆婆》等4件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群众艺术新创作品优秀奖。及时将新创作品充实到“送文化下乡”演出节目库中,免费为基层群众演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成乡村记忆博物馆、乡贤博物馆、村史博物馆等45家。在农村地区组织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专题活动10个、200余场次,观众达40万余人次。组织文创企业深入挖掘乡村丰富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组织农民学习掌握农民画、粮画、鲁锦、草柳编等文创技术,助推文旅产业发展。搞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市建成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116个、实践站(所)879个。普遍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逐步拓展延伸。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向村民群众传政策、传道德、传文化,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乡村生态振兴方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村“七改”,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市农村公路开工1598.5公里,完工1116.1公里。农村危房实现“应改尽改”,完成危房改造763户。持续提高农村供电能力、电气化水平,150个乡镇、5376个行政村完成电网规划编制。加大农村饮水安全攻坚力度,13个贫困村、53个氟超标村完成饮水安全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将户用卫生厕所后续管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推进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涉农街道农村改厕,至6月底,完成涉农街道办改厕15894户。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筹集资金4450万元,推动完成项目招标前准备工作,组织县区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申报项目资金3.5亿元,推动曹县等5县区的乡镇污水处理站委托第三方运行。各县区正在开展清洁取暖招投标工作。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示范引领、点面结合,重点确定100个村创建省级美丽乡村,30个片区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片区,3个乡镇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县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积极打造美丽村居,巨野县核桃园镇前王庄村等4个村被列为第一批美丽村居省级试点,村庄设计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曹县青岗集镇江海村等4个村以及东明县、鄄城县10个滩区迁建村台申报第二批美丽村居省级试点。

  乡村组织振兴方面。着力建强村级党组织。全力推进“头雁工程”创建,通过实施“四个机制”,真正做到头雁工程来领航、“头雁”领着“群雁飞”的新格局。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今年市里先后举办了4期“头雁工程”培训班,累计培训1000人次。狠抓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今年起市里以两年为一个周期,连续开展两轮集中整顿,目前全市共摸排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59个。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村霸”“蝇贪”以及宗族黑恶势力等,目前全市共发现涉黑涉恶村干部9名,全部按照规定处理完毕。完善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增强村民自治能力,全市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全部完成。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村级“雪亮工程”建设达92.8%。重点公共区域和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在线率达到95%以上。不断强化为民服务效能。持续加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全市1395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全市排查登记留守儿童16404名,未发现无人监护、失学辍学、无户籍等情况。实施“工友创业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抓好农民工入会、技能提升、维权服务等工作,全市选树市级“工友创业园”50家、市级“农民工之星”51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高。有的县乡同志思想认识有偏差,还不能从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没有将乡村振兴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抓乡村振兴上。有些县区决心、力度和措施不到位,对推进乡村振兴仅做一般性的工作安排,没有像抓工业、抓招商引资一样用心用力。有的地方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等待观望心态严重,等上级方案、靠上级政策、要资金项目,延迟了工作进展。二是路径谋划不清晰。有些地方对乡村振兴系统谋划、全域设计不足,推进路径不够明确,有的基层同志感觉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推进。有些地方对本地优势条件、乡情村情等深入分析研究不够,甚至直接照抄上级规划政策,“上下一般粗”,缺乏操作性和精准度。三是群众参与不充分。有的地方宣传发动和组织引导农民群众不力,群众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主动投身乡村振兴意识不强、热情不高。工作中存在“干部干、群众看”“上紧下松、上热下冷”现象。四是改革创新不到位。改革创新整体上力度不大、步子不快,特别是面对人、地、钱等要素制约,缺乏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的手段。比如,在资金投入上,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不足,工商资本下乡缺乏激励政策,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诸多环节尚未打通。在激活乡村土地要素上,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改革进展比较缓慢。

  四、下步工作安排

  今后,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突出问题导向,持之以恒地补短板、抓重点、促提升,把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步伐,引导土地向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集中,确保年内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40%以上。坚持“引”“育”两手抓,既要培育壮大现有中小型企业,更要积极走出去招引高精尖企业,打造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领军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中国农产品电商之都”,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畜牧、农产品加工业等深度融合。

  二是着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农村环卫保洁质量和水平,持续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成果,确保镇村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垃圾现象。搞好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建设,探索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和模式。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提高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和3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普及率。坚持“治、管”并重,强化综合防控,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沟渠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抓好政策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落实,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多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提升农村“四好”公路建设水平。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集中精力抓好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片区、清洁村庄、美丽村居和美丽庭院示范户创建。

  三是着力抓好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各县区要强化乡村振兴项目支撑,紧紧围绕“五大振兴”,突出产业项目、生态项目、文化项目3个方面,认真研究谋划,每年新上一批重大项目。市开发区、市高新区每年打造5个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其他县区每年新打造10个。各县区要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分管领导、责任单位和具体负责人,及时调度推进工作进展。市县要将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重要内容,提高考核比重。

  四是着力抓好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各县区要搞好建设规划,每年至少创建1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区,集中连片选择20个左右的行政村、覆盖20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要依托“两新”融合、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田园综合体、美丽村居建设、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等重大项目,集中优势资源,合力推动示范区创建。

  五是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和村级党组织建设。各级党委书记要及时研究部署落实重大事项,不折不扣推动落实上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政策措施,并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和突破。要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及后备力量建设,年内每个县区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不少于3人。加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存在12种情形的村党组织全部纳入整顿范围,逐村精准制定并落实整顿措施,对软弱涣散村不胜任不称职村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中央财政资金扶持范围的县区配套资金要及时到位,有力组织实施。

第六篇: 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简报

  为进一步有效改善我县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防灾减灾短板,为我镇群众创造靓丽、文明、有序、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优胜。2019年9月8日上午,我镇召开农村破旧泥砖房全面彻底拆除清理专项工作会议,全体镇、村(居)干部、镇直单位负责人共120余人参加会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仁恩、城管局局长刘飚出席会议,会议由镇长黄戈同志主持。

   会上,黄xx主席先是传达了9月5日下午县召开全县农村破旧泥砖房全面彻底拆除清理专项行动会议精神,就我镇农村破旧泥砖房全面彻底拆除清理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

  镇委书记尤树勇要求各村、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此次农村破旧泥砖房全面彻底拆除清理专项行动,并指出:一是站位全局,充分认识农村破旧泥砖房全面彻底拆除清理专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率先垂范,大力促进农村破旧泥砖房全面彻底拆除清理专项工作全面铺开;三是强化责任,全力推动农村破旧泥砖房全面彻底拆除清理专项工作任务落实。

  人大常委会主任朱仁恩强调,农村破旧泥砖房清拆工作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出行安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各村、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认清工作形势,全面摸清农村破旧泥砖房底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宣传发动,向群众广泛宣传农村破旧泥砖房的安全隐患及拆除意义,全面压实责任,进一步强化指导督导,加强拆后管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切实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第七篇: 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简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20xx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在路井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以“精品示范”发挥作用为引领,围绕“六改”“五堂”“四室”“三有”设施标准,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高效率实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牢基础。

  园区带动,助推产业兴旺。新民社区以“支部+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贫困户+股东”为经营模式。一是投资300万元,建设一座3000吨的果品储藏库,很好解决了新民乃至整个路井地区以及外县大荔、澄县等地果品储藏销售问题,二是投资120万元建成阳光玫瑰示范园100亩,三是南庄社区投资200万元完成200亩新建园,用于种植冬枣、樱桃等,四是投资120万元新建产业园区大棚40座,五是投资150万元发展樱桃100亩,六是崔李杨村投资30万元新发展50亩葡萄园。

  美化环境,打造宜居生态。一是全镇按照“八清一改、八不八保”工作要求,重点对108国道沿线、生产路两侧、农田漂浮物、进村路路肩培土、渠道水沟杂草、垃圾填埋场、各户门前“三堆五乱”全面进行整治,二是新民社区投资200万元建成6700立方米的生态蓄水设施一座,同时配套200管道铺设1200米,生态步行道2300㎡、栽植棕榈、白皮松、红叶石楠、红叶李等各类名贵苗木灌木15000余颗(株),观景亭、夜间照明等配套设施,三是投资100万元建设日处理50吨污水处理站,目前已完成前期土建工程,四是在实施“六改”工程,(改水、改厕、改灶、改院、改墙、改线)基础上,我镇结合实际,对改厕工作重点施策,截至目前全镇公厕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共计30座;户厕新建、改建已完成3392户,其中水冲式2374户,双翁漏斗式18户,完成总任务的32%。

  五堂合一,带动乡风文明。一是新民社区计划投资300万元建设移民精神展示馆,目前二层钢结构已形成,二是新民社区、南庄社区、西王社区已率先完成文化大礼堂主体建设,面积分别为680㎡、500㎡、619㎡,目前舞台搭建、地板砖铺设等基础配套设施已完成,下一步将按照党员教育大学堂、技术培训大课堂、道德法治大讲堂、文化活动大礼堂、村民议事大会堂“五堂合一”标准要求,打造综合阵地,三是在新民康庄大道、巷道、广场周边设立移风易俗展示牌,充分展示了新民社区近年来新的发展变化。

  在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路井镇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新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旺盛的闯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献礼。

第八篇: 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简报

  年以来,我县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打造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化种养作用与效益的宣传和推广农业标准化种养实施经验,推广高效成熟绿色立体养殖模式。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农展会、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经贸活动以及名优农产品评选,提高资源农产品整体知名度。目前我县以优质谷、红提、西红柿、猕猴桃、辣椒、茶叶、食用菌、百合、中草药等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业及以竹狸、生态猪、生态牛、黑鸡等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例如特色产业“三木”药材种植面积22.8万亩,白芨、重楼等特色作物1.95万亩(其中:高山优质茶叶0.5万亩、百合种植0.3万亩、白芨0.6万亩,重楼0.2万亩,玉竹0.35万亩)。二是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药材、肉牛肉羊、 生猪七大种养业,以及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三个新兴产业加大示范创建力度,促进大宗农产品品牌化、特色农产品高端化。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创建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家、市级1县、县级4家、乡级26家,示范区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等举措,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标杆作用,有力示范带动了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一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农业农村设施进一步完善。2021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983.13万元,共分29个项目点,新建渠道38.96千米、拦水坝1座,项目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2000亩,恢复灌溉面积600亩。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166.2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粮食产量426吨、水果279吨、红柿25吨。2021年生态乡村示范建设工作, 12个村屯道路硬化道路20000多米,14个村屯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1900余户、11000余人。二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目前已发放宣传资料15600张,悬挂宣传标语451条,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次数868次。清理积存和散落的垃圾累计20939吨,清理河塘沟渠累计21.3公里,清理废弃秸秆农膜及露天堆放农业废弃物累计462.3吨,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的户数5153户,农村受益群众人数58775人。财政资金投入32万元,自筹资金408万元。将在24个自然村做无害化厕所600座,6个村整村推进无害化厕所,结合新农村生态(幸福乡村)示范建设点,建设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建一座集市公共厕所,10座300户以上的村屯公共厕所。三是全力统筹抓好田园综合体项目。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举全县之力推进园综合体建设,引进全国第一批田园综合体创建区域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结合我县中峰镇独具的红提产业,旅游业态,乡村特色,佛教文化等量身定制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目前县财政落实300万元设计规划资金,整合3000万元资金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0万元资金发展产业。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实施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部分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达到特色风貌提升,乡村文明治理有效,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公共服务逐步完善的总体要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农村风貌管控,传承发扬乡村优秀历史文化。二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推进“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实现农村清洁厨房普及率60%以上、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0%以上、人畜混居改造完成率达100%。三是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扫尾工作。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工作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县直单位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问题。并制定督促检查工作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安排,不定期开展督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

  (二)培育农业品牌,抓好示范区建设。通过抓有机农业政策落地、抓“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抓标准化生产、抓质量安全体系、抓电商及订单销售模式等五大内容,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推进有机农业全覆盖,确保到2021年全县累计建成各级园示范区(园、点)102个、其中自治核心示范区2个,市级示范区3个,县级示范区3个、乡级示范园19个,村级示范点78个。

  (三)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借力“互联网+”发展,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工、有文化的“二代”农民、有技能的“两后生”返乡从事涉农行业创新创业,支持优秀农业技术科技人员参与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新农民。目前共开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310余期,培训农民2.48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受益人数达5.8万余人次。

  三、存在问题

  (一)在培育带动型的龙头企业方面,我县农产品外销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二)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我县新型经营主体实力弱,成立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实力薄弱,带动能力有限,难以担负起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重任。

  (三)在培育扶贫产业方面,我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贫困村大多地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户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等因素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目标。2021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美丽资源”乡村建设四个阶段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民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工作思路

  1.规划先行,做好三个规划。一是县发改部门牵头做好全县的乡村振兴整体规划,统筹全县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二是规划做好农村建设规划,确保农业、水利、住建等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农业部门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区域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2.示范引领,做好示范区域建设。一是打造资江沿线示范区域。以绕资源县城水为基础,以山水相依、碧水蓝天为主题发展资江休闲旅游产业,把资江沿线的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以支部为龙头,以文明村创建和乡规民约制定为抓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好人家、好人好事评选,着力打造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示范区。二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其他现代农业产业,打造产业兴旺示范片。

  (三)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抓好人才培育,建立技术人才库。着力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方面要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等人才回农村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另一方面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加快农村人才的培养,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二)进一步抓好资金整合,建立专项资金库。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握紧拳头,突出重点,扶持重点产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工商社会资金进入农业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缓解农业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制度管理库。加快推进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积极推动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承包权”三权分立,加快我县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进程。探索成立土地合作社,通过成立土地合作社,将土地集中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破解租地难、地难租的难题,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规模经营打造整齐美观的农村住房。

第九篇: 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简报

  各县区党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各县区农业农村局:

  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道工序”。为切实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现将各县区进展情况通报如下。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情况:巨野县、鄄城县已经印发;定陶区、单县、牡丹区、郓城县、东明县已经定稿,正在走发文程序;曹县、成武县、市高新区完成初稿,正在征求意见;市开发区正在编制。

  乡村“五个振兴”工作方案编制情况:定陶区产业振兴、组织振兴工作方案已印发,其他工作方案准备印发;单县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工作方案基本完成,其他工作方案正在编制;郓城县产业振兴、组织振兴工作方案编制完成,其他工作方案正在编制;东明县产业振兴、组织振兴工作方案完成初稿,其他工作方案正在编制;曹县产业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工作方案编制完成,其他工作方案正在编制;成武县组织振兴工作方案已印发,其他工作方案正在编制;鄄城县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工作方案编制完成并正征求意见,其他方案计划9月10日前编制完成;牡丹区、巨野县、市开发区、市高新区工作方案正在编制。

  各县区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速度,已经完成编制的,要尽快印发实施;没有编制完成的,要抓紧时间往前推进,尽快完成。9月底前,各县区都要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并印发实施;10月底前,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配套的乡村“五个振兴”工作方案,要编制完成并印发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简报相关文章:

村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2021年-2025年)

2022年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和计划

县纪委监委开展政治监督工作汇报

2022年党员开展党史

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汇报

XX人民调解工作简报

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实施方案

本文来源:https://www.wzktys.com/wenzhai/185021/

为您推荐

京ICP备18066668号

CopyRight 1996-2018 https://www.wzkty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涯招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