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招考网 >作文 > 作文素材 > 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研究-以盘锦市为例十篇

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研究-以盘锦市为例十篇

更新时间:2022-04-24 来源:作文素材

【www.wzktys.com--作文素材】

  治理是政府的治理工具,是指政府的行为方式,以及通过某些途径用以调节政府行为的机制。综合治理是党和国家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战略方针,也是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正确而有效的途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研究-以盘锦市为例十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1篇: 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研究-以盘锦市为例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包括经济、社会、行政和理念等全方位的转型重塑。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一核一带一区”以及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多个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基层治理全方位重塑提供了重大机遇。要“跳出基层看基层、跳出治理抓治理”,加强顶层设计,协同推进制度优势向基层治理效能转化。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辟了“中国之治”的崭新篇章,同时也为创新发展基层治理打开了全新境界。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全会部署要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紧紧抓住基层治理这个基础性工程,牢牢把握方向、聚力攻坚突破,在先行探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上贡献云浮力量。      

  坚持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贯穿《决定》的主线和灵魂,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首要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和运用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基层治理的根本在于对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四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加强理论武装是强化政治引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着眼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达基层、掌握群众,构建和完善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体系,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不折不扣推进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打通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本质属性,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省委全会指出,要紧紧抓住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坚实的制度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在基层治理中打通“最后一公里”,切实做到“用党员干部辛苦一点、劳累一点,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多一点”      

  基层治理的核心理念在于共建共治共享,着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明确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重要指示要求之一。要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切实凝聚社会治理的最大共识,形成社会治理的最大合力。      

  基层治理的实践指向在于制度化法治化,全面推进基层事务纳入法治轨道。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基层治理现代化,首先要法治化。当前,社会结构和利益结构深度调整,城乡制度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基层关系日益复杂,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构建完善的基层治理法律体系,确保基层治理有法可依,广大群众有序参与。     

  坚持问题导向聚力攻坚,以改革“关键一招”破解基层治理的多重困境      

  从全局着眼、从问题入手,是总书记教导我们的重要思想方法。我们针对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九龙治水、各自为政”“有责无权、权责失衡”等多重困境,在云浮全市遴选21个镇街、多层面推进基层行政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围绕基层“有权能干事、有钱干成事”的关键重点,打破行政壁垒,实施开放共治,以改革的办法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治理效能。      

  创建“上下贯通”机制,破解“无威治理”的困境。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更好地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针对当前基层体制条块分明,力量难以统一调度,基层治理面临“不得不管、却又难以管好”等现实问题,我们重点围绕综合执法、民生服务、应急处置等方面问题,坚持上下贯通、聚焦末端,构建以群众需求为牵引,村—镇(街)—县“三级响应”的基层治理格局,变被动为主动,有效解决基层治理的困难问题。      

  创建“横向联动”机制,破解“无力治理”的困境。机制统合、资源融合、力量整合,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基本路径。在试点探索中,我们在不改变部门性质和原有职能的前提下,将派驻镇街的“七站八所”等资源整合起来,分别组建镇级联合执法和服务平台,同步设立平台党支部,将派驻机构人员党组织关系转入平台党支部,并整合相关人员组建联合处置力量。当镇街辖区内突发情况或发生违法现象时,由平台党支部统一调度指挥、展开联合行动,有效破解了“无人治理、无力治理”等老大难问题。      

  创建“赋权增能”机制,破解“无权治理”的困境。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关键是要向基层赋权。为破解基层治理“有责无权”“权责失衡”等问题,我们坚持思想解放再解放,大胆向镇街赋权,累计向21个试点镇街赋权1176项,涵盖城管执法、生态环保、项目投资、社会管理等各领域。权力下放后,镇街采取“便民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指挥调度一中心、镇村治理一张网”等做法,形成“集中高效审批、强化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的基层治理网格,有效解决了基层政府“有责无权”等难题。      

  创建“财税激励”机制,破解“无钱治理”的困境。基层治理,关键在于“权”与“钱”。为破解欠发达地区镇域经济薄弱导致因资金短缺而不能及时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我们同步探索推进镇街财税体制改革。采取“目标管理、绩效优先、分类施策”的激励办法,对镇街实行“超收予以奖励、超支予以适当支持”的政策,进一步激活镇街搞经济、抓项目、促发展的内在动力,探索形成土地流转、集中经营,镇村参与、入股分红等模式,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和集体经济,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的自主权和有效性。     

  创建“一次办好”机制,破解“无为治理”的困境。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也是思想作风的全面重塑。为破解基层干部为民办事存在庸、懒、散、慢、拖等无为现象,云浮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抓调研找差距,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大力转改作风,全面实施“一次办好”优服务,综合推出“集中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马上办、代办”等具体举措,努力让基层办事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群众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坚持顶层设计协同联动,整体推进制度优势向基层治理效能转化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包括经济、社会、行政和理念等全方位的转型重塑。当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一核一带一区”以及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多个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基层治理全方位重塑提供了重大机遇。要坚持以四中全会精神和《决定》为统领,“跳出基层看基层、跳出治理抓治理”,加强顶层设计,协同推进制度优势向基层治理效能转化。      

  以旗帜鲜明加强党的领导为首要,构建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体系。持续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大力推进理论武装、组织提力、人才建设等制度机制建设。健全完善“头雁宣讲”“百姓宣讲”等特色理论宣讲活动,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百姓心田;全面实施“头雁工程”强核提质、“南粤党员先锋工程”高擎旗帜、“基础保障工程”固本强基,着力推进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贯彻落地;健全完善“党建+人才”机制,大力加强基层急需人才建设,支撑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珠三角核心区为契机,构建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体系。省委全会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等重大战略结合起来、统筹部署,一个重要考量就是依托重大战略平台,先行探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云浮地处珠三角外环,应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坚持立足“一区”、融入“一核”、协同“一带”,在推进交通互联、产业共建、政策共享、生态共济中,实现平行分享,推进基层发展动能转变。      

  以“城乡融合”为导向,构建多维联动的乡村振兴发展体系。充分利用云浮“以奖代补”“共同缔造”等特色经验做法,探索构建以“3个三”为支撑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即坚持一二三产融合,聚力推进产业振兴;坚持县镇村三级联动,聚力完善公共服务;坚持政府、社会、群众共谋共建,大力推进“广东技工·云浮工匠”“南粤家政”“粤菜师傅”等民生工程落地落实,聚力提升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以“生态立市”为指引,构建生态共济的绿色发展体系。绿色是云浮最深厚的底色,生态优势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引擎。应立足“一区”,坚定走“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基层治理之路,把“碧道”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统筹推进“碧道+绿道+古驿道”工程,切实筑牢北部生态屏障;全力拓展“两山”转化通道,聚焦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着力构建“产业与生态相融合、城市与农村相融合、大保护与大发展相融合”的绿色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云浮生态环境的核心竞争优势,着力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     

  以“共同缔造”为理念,构建共谋共建的惠民保障体系。共同缔造,是云浮多年实践积累的成功经验,是创新实践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云浮样本”。要充分发挥“共同缔造”“以奖代补”等云浮特色优势,着力构建群众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广大乡贤、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聚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以“平安云浮”为目标,构建安定和谐的风险防控体系。要聚焦“平安云浮”建设,坚持底线思维,突出抓基层、打基础导向,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健全“四个一”工作机制,着力推动监管重心下移、监管防线前移,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以“文明实践”为风尚,构建基层人文治理体系。文化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深厚底蕴。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云浮“岭南祖地、禅学故里”的文化底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依托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有效载体,着力培育良好乡风民风,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凝聚形成引领开创基层治理现代化新局面的先进文化形态。

第2篇: 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研究-以盘锦市为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理解和把握好“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对于推进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周刊就向读者介绍我区基层治理的一些亮点经验和做法。

  乡村治理:宁夏首推“5223”泾源模式

  初冬的一个中午,泾源县兴盛乡新旗村“爱心超市”内人影穿梭。47岁的于清泉挑选了一桶洗衣液、两包餐巾纸,然后递给收银员一张小卡片——积分卡。这张经村委会评定取得的积分卡,在“爱心超市”可以兑换各种物品。小小积分卡的背后,是泾源县在宁夏乃至西北首推的“5223”乡村治理模式。

   “这种‘积分兑换’机制最早试行于兴盛乡红星村。当时这个村人心涣散,党组织软弱无力,尤其是卫生环境典型的脏乱差。”兴盛乡党委书记糟海学说。是好是坏,让事实说话;得多得少,用分数衡量。2017年8月,红星村探索推行“积分兑换”机制,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的卫生环境用分数评定,得分者获积分卡,可到“超市”选购捐赠的生活用品。“一年运行下来,成效显著,全村卫生环境得到根本改观。”

  2018年,兴盛乡把红星村的做法拓展到4个村,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除了美丽乡村建设,还有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等多个方面。运行大半年,效果显著,住房、道路、卫生室、学校环境等焕然一新,民风、民俗正气上扬,一片祥和。

  2018年底,固原市、泾源县两级政府调研,高度肯定“积分卡”管理模式。

  能否把这一机制不断完善,渗透到乡村治理各个层面?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兴盛乡组织委员苏永胜表示,经过反复论证、多次梳理,兴盛乡的“积分卡”制度被完善充实为“5223”乡村治理模式。“5”个层面,即基层组织建设、美丽乡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移风易俗;“2”个载体,即积分卡和爱心超市;“2”支队伍,即评定和监管;“3”种效果,即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激发农村群众的内发动力和加强乡村治理能力。

  “5223”模式是对“积分卡”运行机制的全面升级,将积分项目由最初的环境治理扩大到农村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及经济建设的多个方面。“这一模式总共制定了5个大项、32个小项具体内容,尤其是27个积分项和16个扣分项。积分项和积分值的确定由村两委负责,确保公平公正。”苏永胜介绍。

  每考一个大学生给该户赋分50分,被评为“致富带头人”赋分10分,收取高额彩礼扣10分,破坏生态一次扣3分,奖惩措施十分具体。为了配合制度升级要求,超市改名为“爱心超市”,资金筹集实现了制度化,可确保长期稳定运行。同时保证“爱心物资”的可持续供给,即“一捐四补”,县委统一组织每个村配备4000元捐赠爱心物资;致富能人直接捐赠村里,超市承包个人、村集体统一组织采购(垃圾回收兑现直补),村集体年盈利额超5万元,拿出15%补充“爱心超市”。

  “村里打架骂仗的没有了,不管老人的没有了,赌博的也没有了。如今村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日子越过越幸福了!”76岁的老党员于生芳感慨万千。

  沙坡头公安服务基层:

  从“面对面”到“键对键”

  用活“枫桥经验”,盘活有限警力资源。近年来,新时代“枫桥经验”已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公安分局各基层派出所落地扎根,不断焕发新的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

  社区警务室成为各基层力量联合调处矛盾纠纷的延伸触角和工作站点。

  沙坡头区文昌镇黄河花园社区居民万某某,长期受他人蛊惑,拒送女儿入学。文昌派出所黄河花园社区民警梁俊霞得知情况后,联合学校、居委会多次前往万某某家中做动员工作,但都扑了空。梁俊霞利用自创的“章鱼式工作法”,将寻找万某某的消息通报给治安积极分子。通过治安积极分子的配合,民警很快获悉万某某的藏身信息,并将其带回家中,做足思想工作。最终,万某某答应让女儿返校继续学业。梁俊霞后期回访了解到,万某某女儿已开始正常的学校学习生活。

  从“面对面”到“键对键”,文昌派出所黄河花园警务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实践。梁俊霞利用“互联网+”微信平台将“章鱼式工作法”及评分制,通过民警的“鼠标”与“脚板”结合起来,把矛盾化解在一线,形成独具特色的网上“枫桥经验”。同时,文昌派出所创新构建“管得细+管得宽+管得住”管家式服务工作体系,配备社区警力及网格员270余名,成立6支“管得细+管得宽”常态化群防群治志愿者服务队,不断扩大从“面对面”到“键对键”服务机制的覆盖面。

  今年4月12日,东关警务室兼任社区党支部第一副书记的社区民警严婷婷在辖区巡逻走访时,发现一位老人带着铺盖躺在住户家门口。原来,老人几天前在农贸市场拉货时与周某发生口角,并遭周某儿子殴打,气愤不过,便来周家讨说法。严婷婷喊来周某及其儿子,联系村干部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多方坐在一起进行调解。老人与周某最终达成和解,把问题解决在了第一线。

  沙坡头区公安分局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为理念,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紧紧围绕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等工作重点,用智、用技、用心、用力、用情,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卫特色的新枫桥警务模式。

  区调解室化解邻里闹心事

  11月18日,家住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街道锦绣苑社区的张某与邻居因孩子吵闹引发矛盾。社区调解员与社区民警、律师约见了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经过耐心细致的感情疏导和思想工作,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协议。社区调解室成立后,居民的心声有人倾听、怨气有人化解、纠纷有人调解。社区居民说:“只有邻里之间和谐了,社会大家庭才会更和谐。”(记者 马涛 通讯员 段双红 摄)

  逐一“把脉会诊”

  永宁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质效     

   “目前,永宁县联合纪检、政法、公安、司法等部门,已经清理了36名不符合任职条件的村干部,确保村干部队伍干净担当。”永宁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日,永宁县坚持“一盘棋”思维,强力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助推农村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组织开展“大排查、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县委书记带头、28名县处级领导进村入户,通过开展访谈、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对全县66个村的村情村况、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情况、乡村治理情况、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等逐一摸排,对照软弱涣散党组织13种情形,按照“不设比例、不定指标”原则,对各村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指导建立《村党组织体检台账》。经过走访摸排、县委组织部联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除存在涉黑涉恶党员等情形的1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外,未新发现存在软弱涣散情形的村。      

  对排查出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采取“四个一”整顿措施,明确1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县以上机关单位结对,县委书记及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包抓,指导制定“一村一策”整顿方案。      

  针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具体问题和表现,逐一“把脉会诊”,坚持“一村一策”,力促规范提升。对党员参与涉黑涉恶等违纪违法活动的村,突出加强教育管理治“散”,采取集中学习、警示教育、关怀帮扶等措施增强党员党性意识和纪律意识,运用学习强国、微信群等线上课堂“送学”和支部班子成员“一对多”谈心谈话线下交流等方式,定期了解党员思想状况和工作动态,防止出现失联失管;对矛盾纠纷、信访多发村,突出规范管理治“乱”,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能力,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集中制度,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建立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动态报告”和“备案销号”管理制度,乡镇党委每月汇报一次整顿工作进展情况,对整顿工作实行全程跟踪问效,并对已完成整顿工作的村逐一“回头看”,确保整顿一个转化一个,转化一个巩固一个。截至目前,全县1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已全部完成整顿出列。

  平罗法院创建“家门口”立案新模式

  “法官你好,被告现居住在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我住在平罗县,请问可以在平罗法院立案吗?”      

  “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和宁夏高级人民法院正在部署推进跨域立案工作,您不用去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在平罗法院就可以立案。”

  “那跨域立案对我的诉讼权利有没有影响?”     

  “没有影响。我们这边有专门的跨域立案窗口,并有专人接待办理,以确保您能享受到与内蒙古法院同样的立案服务。”      

  这是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家住平罗县的丁某某因魏某某欠其化肥款4.3万元,想去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法院立案,可鄂托克前旗离平罗县160多公里,来回很费时间和精力,因此丁某某咨询平罗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得知可以跨域立案,不再纠结。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丁某某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平台跨域立案模块推送了该案的起诉材料,鄂托克前旗法院审核后予以立案。当事人不用长途奔波,在“家门口”的法院就轻松完成了诉讼第一步。      

  据介绍,跨域立案是宁夏法院审判信息系统最新开通的一项功能,目的是方便涉诉当事人、律师进行立案。当事人可就近选择具备跨域立案服务条件的法院办理立案手续,由就近的法院作为收案法院,对当事人提交的起诉材料审查后,通过该院移动微法院平台跨域立案模块为其向受诉法院提交跨域立案申请。

  中宁县石空派出所:

  “智慧门牌”扫出社会治理大智慧    

  10月30日深夜,家住中宁县石空镇丰安社区的田某又听到邻居夫妇吵架,担心事态升级,她拿出手机扫了一下门口的二维码,报警求助。“派出所民警不到5分钟就赶到了,出乎我的意料。调解之下,邻居夫妇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智慧门牌”刚一安装群众就纷纷驻足扫码。   

  一块小小的二维码门牌,住户只要用手机扫码登录,既可在上面拨打电话或发送图片、语音、视频等报警,还可办理居住证、浏览警务动态。警方也能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每家每户的家庭成员信息。去年以来,中宁县公安局为石空镇丰安社区3800户住户安装了“智慧门牌”,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安全和服务零距离,真正提升了公安机关的便民服务水平,强化了社会治理。      

  “过去,我们采集住户信息,首先要入户调查进行纸质登记,然后返回所里录入电脑,不但耗时长,工作效率也不高。现在有了‘智慧门牌’系统,走访住户时扫一扫门牌上的二维码,住户信息一目了然。”丰安社区民警马兴说。      

  石空镇是中宁县工业园区产业工人的后勤保障基地和中宁县产城融合示范区,“十二五”移民、棚户区改造涉及群众多,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矛盾多,治安状况复杂。石空派出所认真学习践行“枫桥经验”,在探索治安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过程中,通过在丰安社区推广普及“以房管人”的“智慧门牌”系统,让服务与百姓更近、民警与居民更亲,实现社区警务24小时不打烊,形成警务室时刻在群众身边的良好治安环境。      

  据介绍,“智慧门牌”警务一体化平台依托二维码标准门牌体系,整合了一键报警、精准动态管理、网上办理、搜索服务等业务功能,从单纯密切警民关系向服务实战延伸,正逐渐成为“杞乡枫桥”警务品牌。

第3篇: 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研究-以盘锦市为例

  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公报来看,这个目标反映了以下几方面的重要问题。

  目标的提出是根据我们的任务提出来的,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我们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可以看出这样的表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要取得明显的成效。到2035年的时候,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体现。

  所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我们可以称之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步走的发展目标。这个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在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提出了不同的任务,事实上,这个目标是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两步走发展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拓展。在十九大提出新两步走发展战略当中已经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十九大是这样表述的,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候,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以,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来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又进一步细化和拓展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这样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改革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它鲜明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是根据xx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候提出的目标要求,他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这个基础上又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这种目标。所以,它进一步丰富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标的内涵和要求。十九届四中全会又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细化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

第4篇: 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研究-以盘锦市为例

  2019年7月12日,湖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随后省委办公厅又印发了5个配套文件。“1+5”文件的出台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化社会治理、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全面加强基层建设,必须赋予基层办事权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街道)在基层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执法权限的不健全又使得乡镇(街道)在社会管理中处处制肘,依法赋予乡镇(街道)综合管理权、执法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基层建设的成效。要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原则,坚持赋能与减负相结合,依法合理赋予乡镇(街道)相应审批服务执法等权限,建立乡镇(街道)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服务清单。

  全面加强基层建设,必须加快基层人才流动。加强基层建设,人才是关键,乡镇(街道)一般条件比较艰苦,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大。因此,激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成为当务之急,各种定向使用政策的落实落地将缓解基层用人荒。基层要创新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健全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招聘流动机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探索建立柔性引进专业实用人才机制。

  全面加强基层建设,必须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在人才引进的基础上,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可以有效留住人才。同时,要切实改善基层生活条件,完善乡镇生活设施。一是要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要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有关政策,建立和完善符合基层实际的村(社区)工作人员社会保障制度;二是要关心关怀基层干部,健全基层干部培训制度,健全基层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实行基层干部健康体检制度,改善基层工作生活条件,重点建好乡镇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活动室和周转房等生活设施。

  全面加强基层建设,必须拓展干部晋升通道。要让基层干部有盼头,有动力,对工作实绩突出的基层干部在评先评优、考核奖励和提拔使用上优先考虑。对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干部优先交流任用。注重选拔优秀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市级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省直单位内设处室副职。让基层干部有舞台、有空间来展示自己。

  全面加强基层建设,必须减轻基层干部负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造成的基层干部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基层正常工作的开展。党中央确定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基层的负担有所减小,但是“减负不减责”,基层干部要鼓足干劲,更好凝聚起改革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全面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认识、压实责任、铆足干劲、集中攻坚,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加强基层建设。

第5篇: 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研究-以盘锦市为例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根据《中共__县委办公室、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__县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定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提升文福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水平等,创建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环境需要。

  (二)基本原则。一是党建引领,规划先行。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根据文福镇总体规划、各村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发展规划,树立“强化保护、合理开发、科学管理”的理念,着力打造建设美丽乡村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根据8村1居委等不同村的特点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遵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全力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同步推进我镇各村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环境风貌建设,最终实现我镇全域梯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局面。三是注重长效,建管并重。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补齐短板,逐步提升各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日常检查,保障设施正常运行。四是农民主体,部门协作。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激发内生动力,鼓励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设中来。

  (三)工作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启动我镇示范村的示范创建,重点推进沿国道、沿村道、沿旅游景区、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沿”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对照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重点对省定贫困村鹤湖村、白湖村及面上村长隆村进行连片建设,以白湖村“院士之村—羊岃”、鹤湖村“岌湖新村”建设为示范点,将投资1500万元精心打造白湖、长隆“仓海诗廊——百名书法家诗画长廊”等亮点工程,努力将“仓海诗廊”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红色革命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青少年科学兴趣培育、长寿养生体验”基地,串珠成链,精心打造旅游精品路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步建成“山青、水秀、村美、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辐射带动全镇建设,从而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二、基本概况

  文福镇是__县的工业重镇,至2019年底,我镇工农业总产值17.89亿元,比增6.4%,其中工业产值12.79亿元,比增6.1%,农业产值2.59亿,比增6.3%,第三产业总产值2.51亿元,比增8.7%。但历年来资源开发较多,扬尘污染较大,环境基础较为薄弱,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广大农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愿望十分迫切。为此,文福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村容村貌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以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小康为目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全域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整体提升改善文福人居环境。

  三、试点任务

  文福镇将紧紧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对标《__县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乡村治理的重点问题、关键环节和重大需求,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基层党建建设、经济社会建设、权力清单和简政放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平台建设”五个方面开展试点工作,探索“聚核赋能、联动融合、多元共治、共同缔造、数字贯通”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一)强化主体责任,建设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深化实施“三强四带”,增强基层党组织领航能力。强化责任担当,层层传导压力,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依托镇党校,对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专题培训。同时,镇党委每年对村“两委”干部集中培训2次,增强村干部引领发展能力。镇党委要督促村党组织要组织做好村级议事、决策、服务和监督等工作,强化各村(社区)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引导党员干部参加“认种一棵树、认扫一条路、认管一条圳”活动,发挥“四带”作用,带动群众共同美化维护村庄环境。二是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管好基层党组织领头人。压实镇党委书记抓“头雁”工程的直接责任。切实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在“选、训、激”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党务干部责任意识,激发工作热情,切实破解“干与不干一个样”问题,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三是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领导地位,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治理,培育发展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组织。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执行、村监督委员会监督、村民理事会参与,村民的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同步发展的村级治理组织体系。坚持在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在自然村或村民小组规范组建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村民事务理事会的作用,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服务,进一步丰富基层民主协商的实现形式。

  (二)推进治理速度,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通过党建引领下的村民议事协商机制,商定村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落实文福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规划,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督促指导抓好任务落实。继续加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明晰农村产权关系,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激活农村各类要素,促进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释放产权制度改革红利。密切加强集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集体成员既看得见集体资产,又摸得着改革红利,“分得一分钱,既是一份钱,也是一份权”。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散”的农民重新“聚”起来,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同时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大集体资源资产盘活力度,加快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到2020年年底基本完成土地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三是全力推进长寿产业做特做活。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规模化种植长寿辣椒、香芋、蜜柚等经济作物,灵活走好“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发展实施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带动长寿食品种植基地和长寿食品加工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基地带动农户+农户拉动创收”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促进群众勤劳致富。突出发展长寿生态健康旅游,围绕观光体验、特色文化、休闲文化、美丽乡村等旅游业态,拉动乡村休闲旅游和长寿食品生产开发加快发展。四是深入推进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继续以白湖村、鹤湖村两个省定贫困村为主战场,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巩固帮扶成效,继续探索并不断完善产业扶持、技能扶持、资本扶持和不断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三加一”精准扶贫战略。扎实推进村道硬化、集中供水、雨污分流、垃圾处理、标准化卫生站、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省定相对贫困村鹤湖村、白湖村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五是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与民生建设,以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为乡村经济发展护航。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百企帮百村”等工作,通过对农村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集约利用,全域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吸引外来资本进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持续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鼓励企业科技型创业、创新型发展。通过发挥多个工业性企业的创业优势、丰富的石场资源优势和土壤环境优势,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借助自身资源优势发挥科技创新精神,推动企业良性竞争发展。借助县委乡村技能人才培育工程、乡村紧缺专业人才招募计划,大力引进培养现代农业高端人才,鼓励引导文福外出新乡贤反哺故里报效乡梓,到2020年初步形成一支爱农村、懂农业、支撑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队伍。推广名人效应,开拓人才培养新阵地。利用文福镇“院士之村—羊岃”的规划设计,打造“文化、生态、科技”三合一的品牌效应。利用新农村建设生态长寿之乡吸引海内外人才,鼓励人才落户建设“科技文福”,打造科技文化生态圈,推广“院士之村”。

  (三)突出治理广度,实现权力清单和简政放权建设多元共治。

  一是梳理村级权力清单,打通权力监督梗阻。按照“以权定责、权责一致、依责监督”的原则,打通村务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权力运行全过程,全面梳理村级权力清单,以明确权力界限、规范权力运行,加强监督管理,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明晰村务工作流程,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每项村级权力事项名称、具体实施责任主体、权力事项来源依据、权力运行操作流程、运行过程公开公示、违反规定责任追究等六项内容,使干部群众都能“看图说话”“照单办事”。群众办事一次性告知、限期答复、按时办结,使监督内容清晰,主体明确,效率提升。结合监察体制改革,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建立村党组织提名村监委会、监事会、村民理事会成员的制度,实现党组织对村级监督组织的领导。规范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镇纪委对村务决策、村务管理、村务公开和村干部勤政廉政等方面进行监督,形成村务监督上下联动的格局。配合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以新型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提升村务监督效能,进一步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和乡村便民服务体系。二是探索建立党代表和人大代表联络站,在现有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基础上,建立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村级联络站点,形成代表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基层民主的重要平台,使之成为强化代表意识、提升履职能力、扩展村务监督效能的重要载体,强化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在支持、提升村务监督工作中的功能。三是推动简政放权建设,探索农村民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机制,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创新。在既有实践基础上,坚持把党的领导、议事制度规范、村民有序参与、信息及时公开、权力监督有效的民主协商流程制度化、规范化,提升乡村有效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村级民主协商工作由村党组织书记主持,从议题的确定,到协商的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保证协商结果与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搭建协商平台,以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以及村民理事会制度为基础,在各村普遍建立村民议事室,作为民主议事的平台。规范议事范围和参与主体,确保涉及村务、财务的重要事项以及村民关心的重大事务都要经过民主协商来决策,参与者既包括利益相关者,也包括村民代表、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理事会成员、各村民小组组长、普通村民等,确保参与者的典型性、广泛性和代表性。规范议事协商的流程和制度,保障民主协商从议题形成、组织方式、议事过程到议事结果公示和执行全流程有据可用、以规行事、以理服人。加强对村级民主协商的管理监督,实施阳光村务工程,推动协商决议公开,执行全面监督,并对民主协商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四)推进治理高度,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供精神文明动力。

  一是以三治结合为契机激活乡村内生治理动力,发掘内生治理资源。鼓励以村庄为单位开展自主性的治理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配合文福镇2020 年重点部署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专项行动,培育和提升农民参与意识和有序参与能力,合力完成环境基础整治任务,实现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时持续组织发动群众整治环境脏乱差,推动基层普遍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一要继续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认真做好“绣花”功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进行拆除清理整治,逐步改善村容村貌。继续做好农村拆旧复垦工作,盘活农村闲置土地,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二要结合“绿道网”建设,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继续稳步推进建成具有客家山水特色旅游景点“仓海诗廊”和“逢甲故居—幸福故里”,完善对白湖至逢甲故居一带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将长隆村、逢甲村分别打造为干净整洁村和美丽宜居村。三要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统筹规划、梯次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四要让群众自发参与到美丽乡村“五美”环境建设行动中来,打造具有文福特色的“美丽村屋”“美丽庭院”“美丽村道”“美丽田园”“美丽河溪”,在文福镇白湖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农村居住环境,广泛开启新一轮的环境整治工作,以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整体提升改善文福人居环境,从而实现文福镇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是以三治结合为核心探索村庄有效治理机制,重点补齐德治缺口。开展村级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依法健全村级自治组织,建立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规范运转机制,推动村级组织振兴,扩大村民自治,加强基层民主,提高村级自治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村级自治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作用。打造镇村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深化农村普法教育,提升“一村一法律顾问”服务质量,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及“回头看”活动,推动法律服务进村入户,提升农村法治水平。建立由村民代表、党员议事代表、村民理事会理事长、村监委会成员以及外出乡贤、政府工作人员(驻村县、镇干部)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开放式村级协商议事会制度,拓展乡村治理中的德治空间。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协商议事会决策制度、村民委员会执行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制度。三是强化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能力,推动传统治理资源的现代性转化。系统整合、开发文福镇辖区内以民俗文化、乡贤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搜集整理治理组织、村规民约、乡村文化活动中蕴含的传统治理智慧。依托既有乡村治理体系,搭建区域融合治理平台,建立镇、村、理事会三级议事会,讨论容易引起群众纠纷、区域矛盾的公共事务,使村庄治理与村庄和谐发展协同推进。组织开展家规祖训、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集中清理、修订工作,支持和保障村规民约在传承优良传统、倡导文明新风、淳化乡风民俗中发挥社会规范作用。

  (五)推动数字贯通,坚决推动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平台建设。

  探索推行公共服务“一门式”办理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让数据多运行,让百姓少跑腿”,为农村群众提供标准化、便利化和阳光化服务。一是推动镇、村综合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加强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推动乡村公共服务向智慧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二是优化服务程序,简化办事流程。贴近群众,多从群众身边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加大力气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简化办事程序、手续。以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系统为支撑,采取“村级平台协助办理、镇级前台综合受理、县级后台分类办理、乡镇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流程,简化优化群众办事环节,提高行政效能,畅通政务服务渠道。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全县域通办和全流程效能监督。三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通过修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计划投入100多万元对文福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提档升级,配套党建宣传、健身器材、篮球场、停车场等,不断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对205国道文福圩镇段继续进行环境美化、道路净化、路灯亮化建设,方便群众出行,优化圩镇环境。筹措资金,规划新建暗石村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四是利用已经普及的信息终端,配合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推动管理服务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借助镇、村两级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全天候、零距离地做好服务工作,让群众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在家门口就能把事办成。

  四、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和调查摸底阶段(2019年8月至2019年9月)。召开文福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动员大会,举行试点工作专题座谈会,确定试点村,成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做好前期调查摸底、调研和准备工作。广泛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宣传发动工作,加强上下联动,让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中来。

  (二)组织实施和探索提升阶段(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全面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完善各项制度,全面落实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各项工作任务。提升乡村治理机制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的联动融合,完善镇、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继续创建“民主法治村”,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调整优化村民理事会建设,全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完善村级权力监督体系,组织村民开展制度机制的运用执行,把全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引向深入。提升乡村治理的信息技术利用能力,打造镇、村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

  (三)总结评估和经验集成阶段(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总结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成果,推广运用在乡村治理创新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办法,形成典型经验。对资料立卷归档。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党委主导、政府负责、部门分工、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镇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指导组织实施乡村振兴工作,各村要主动作为,切实履行职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

  (二)整合资源,合力投入。整合各类村庄概念建设项目,包括文明村、生态村、卫生村、平安村、民主法治村、幸福村居、美丽乡村等,按照统一平台、渠道不变、各尽其职、各记其功原则,全部纳入乡村振兴发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总体要求统一实施。采取激励奖补、先建后补,结合“一事一议”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

  (三)督查督导,定期通报。建立科学合理的督查、验收和问责机制。建立健全各村乡村振兴工作进展台帐,镇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通报情况,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工作落实。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规划先导、财政引导和舆论主导作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把整体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建设的目标要求与农民意愿结合起来。利用报刊、微信、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先进经验。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南沙区帮扶单位、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与村镇结对挂钩帮扶,形成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6篇: 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研究-以盘锦市为例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作出重要判断、明确定位,提出总体目标、工作要求。本文立足永嘉实际,全面梳理基层社会治理探索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对策,为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

  一、近年来永嘉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一)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权

  一是基层党组织运行进一步规范。近年来,我县全面深化基层党建“整镇推进、整区提升”,开展红色领航“五百工程”行动,精准制定党支部工作标准质量体系,高标推进村社组织换届“回头看”,创新推行后进党组织整转“两回一检”工作法,近2年合计清理不合格村社干部114名、处理工作不力的农村党员干部1100余人次,高质量完成58个后进村转化,推动基层党组织提档升级。二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稳步推进。在硬件方面,近2年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对村级办公场所进行检修提升,打造了150个党建示范点和22个“瓯江红”党群服务中心。在软件方面,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公共服务清单,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完善星级评定指标体系,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和能力。三是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不断优化。深入实施农村带头人能力提升、党员发展“培源纳新”、返乡大学生接力培养、村社干部底线管理等“四大计划”,充分激活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二)高标推进村社规模优化调整,进一步夯实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

  今年,我县仅用28天完成村社规模优化调整工作,全县行政村调减率达49.7%,“三资”直接融合率达97%,为夯实基层基础、重构治理体系打牢了根基。一是基层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严把选人关口、开展能力培训,顺利完成5000余名新村社干部轮训工作,有力促进新村社干部的能力素养提升。二是基层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推进资源共享等方式,原来散落各村的区域资源得到了高效统筹、产业要素实现了高度集聚。三是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通过密切联系乡镇职能部门,做强村党委“一核”,调动各类“多元”主体,形成积极协同、广泛参与的简约高效治理体系。

  (三)探索创新“三治融合”路径,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做强自治基础。充分运用村民议事会、村规民约等载体,搭建乡贤理事会等平台,最大限度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二是做强法治保障。通过创新建立群众明白、干部清白说事平台,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推广农村“三资”监管系统,全力开展清廉村居建设,目前全县已培育清廉村居示范点20个,“三资”系统试点瓯北街道涉农村问题初信初访件同比下降84%。三是做强德治支撑。精心打造了道德讲堂、评比文明家庭、“最美”系列主题活动等载体,选树了200余名可亲可敬可学的道德榜样,形成了强烈的道德感召力量。

  (四)创新建立“4+1”人民调解模式,进一步筑牢化解矛盾纠纷的村级防线

  一是健全调解体系。创新建立“4+1”基层人民调解模式,推动人民调解工作重心下移,全县镇村调解案件占比从2015年的48%提升至2018年的96%,经验做法两次在全国现场会推广。二是壮大调解力量。精心选聘乡贤能人等人士充实调解队伍,组建以公检法司干部为主的调解专家组,定期教学指导,推动调解员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县专职调解员数量达129人,其中具备专业知识者占比高达30%,成功打造21个个人品牌调解室,其中全国模范调解委员会2个。三是放大调解实效。探索建立“以访治访”“以外调外”等机制,创新推行“红色驿站调解室”,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3起,涉及金额898万元。

  (五)全力推进农村思想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

  一是文化阵地全面建强。我们以文化礼堂建设为破题口,创新建立“星期天礼堂日”制度,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41所,两度获评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二是移风易俗深入推进。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改革攻坚年”行动,全力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全面培育形成社会文明新风尚。比如,岩坦镇用“二维码鹅卵石墓碑+1平方米草地”代替“椅子坟”,成为全市丧葬改革的典范。三是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充分挖掘弘扬家风家规家训文化,策划了“立家规传家训”、“好家风家庭”等活动,让村民在继承和发扬良好家风中树立正确价值导向。

  二、当前永嘉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永嘉基层社会治理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对标新形势、新任务,在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

  (一)社会治理形势环境更为复杂,基层矛盾防控化解压力较大

  一是矛盾多元化。随着城中村改造、撤村并居等工作快速推进,新的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不断涌现,征地拆迁等各类社会矛盾问题层出不穷。二是问题疑难化。随着群众参与高层次经济活动日益增多,涉众涉房等群体性矛盾频发,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治安、刑事、信访等案事件和社会连锁反应。三是影响扩大化。很多群众利用网络非理性发表带有个人主观想法的利益诉求,从而导致网络舆论病毒式传播。

  (二)现代治理手段运用不足,基层社会治理效率仍需提升

  一方面,治理流程还不够顺畅。一些部门参与治理积极性不高,跨部门联动机制难以有效实现。个别乡镇(街道)“四个平台”功能入驻不够全面,靠平台自身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智能化治理措施尚未全面铺开。通过大数据分析矛盾趋势的智能化举措较少,网络信息统一平台建设不够成熟,同时,由于干部利用大数据治理创新的能力略显不足,各单位对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仍然存在障碍,数据应用还做得不够充分。

  (三)多元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距离共建共治共享目标还有差距

  一是基层力量整合不够。全县共有各类群防群治队伍240支,但人员专业化素质难以满足日常治理需求。同时,由于沿江山区经济实力差距,基层自治力量呈现“沿江完善、山区薄弱”的现状。二是社会组织作用有待提高。目前,全县共有773个备案的社会组织,但仅救援、养老、公益等领域有几个较大影响力的民间组织。三是群众参与度不高。被动接受服务的群众占据较大比例,还没有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四)村级经济实力整体偏弱,难以支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需求

  一是基层组织号召力不足。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建设也普遍偏弱,难以团结和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到基层治理中。二是基础建设支撑不足。由于村两委“没钱办事”,村内公共事业和公益服务严重滞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自治能力。三是基层干部威望不足。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村两委干部的权威往往无法获得村民完全服从或有效认同,削弱了带头治理效果。

  (五)基层自治的可依靠力量不足,导致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进缓慢

  一是村居面临“空心化”趋势。山区村居年轻人才外流现象严重,村里可依赖的治理力量十分薄弱。二是乡贤参与度不足。大多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方式仍以捐钱捐物为主,没有形成内外联动、协同推进的治理合力。三是村干部培训有待加强。今年,我县虽然组织8000多人次村社干部专题学习培训80余次,但是教学内容涉及基层治理的内容不多,部分村干部缺乏基层治理的“专业化”能力。

  三、永嘉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县级层面要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强化对基层治理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体系建设,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引领功能,探索建立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领导体系,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党内教育和组织生活。同时,突出抓好全域党建,推进机关、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强化对各类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不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治理优势。

  2.强化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村“两委”班子专业化,建立健全全县村党支部书记人才数据库,推动带头人队伍人才梯队建设,畅通在职和退休干部、教师、医生等新乡贤到村任职渠道,确保村“两委”班子不断建强。加大探索村干部正向激励举措,把村干部报酬和村集体经济增长幅度、群众信任度挂钩,提升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体制机制方面,探索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政经分设、有效运行的“一核两翼”模式,全力破解基层治理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间体制权责不清、运转不畅的问题,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扫清障碍。在发展路径方面,要按照“党建引领、产业支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紧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精准帮扶、土地流转置换、盘活存量资产、电商孵化、抱团发展等多种途径,真正让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政府服务重心下移

  1.推动权责下放。坚持能放则放原则,全面梳理政府权力清单、职责清单、负面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把审批权力尽可能下沉到乡村两级便民中心,促进“最多跑一次”向基层延伸。同时,把优化服务流程作为基层内化权力的有效途径,梳理事项清单、统一办事标准,推动基层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再简化、时间再压缩、效率再提高,真正让“最多跑一次”改革扎根基层,服务百姓。

  2.做强集成服务。加速政府部门、层级之间的权职整合,以打造板块式综合受理窗口为目标,加大各职能部门分窗口有机归并、综合窗口人员培训力度,探索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全力推进民生事项“一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理”等措施,真正通过“数据跑腿”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3.强化日常监督。按照“事前管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的高标要求,依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将行政处罚等监管信息全面纳入信用体系,切实形成政府部门监管、市场机制调解、行业自律和企业自我约束的强大合力。同时,发挥数据共享在事中事后监控与治理风险预测预警预防中的作用,加快实现对各类风险的自动识别、预警,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治理问题的发生。

  (三)加强“四个平台”建设,搭建专业化治理架构

  以“四个平台”为依托、全科网格员为支撑、数据共享为手段,加速构建一张无交叉、无重复、无缝隙的基层治理行政资源网络,全力破解基层治理力量不足的问题。

  1.构筑扁平指挥体系。通过重构政府间“职能—结构—机构”的关系,探索进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理顺和规范部门间的职责分工,筹备组建专门的“四个平台”专职管理机构,加快形成“四个平台”指挥室分类派发,联村干部、基层站所工作人员、网格员协同处理的联动处置格局。

  2.壮大全科网格队伍。深化“全科网格2.0”打造,进一步推动“专科网格”力量纳入“全科网格”,建立专兼职网格员队伍进行统筹使用,实现“多元合一、一员多用”。同时,按照“一事双责、条块同责”的原则,实行“网格长、村两委、指挥室、镇分管领导”考核全捆绑,真正把责任压紧压实。

  3.打造信息采集共享平台。把智慧治理贯穿始终,依托标准化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动信息化与政务服务、社会管理、行政执法等深度融合,提高县镇两级迅速联动的应急反应能力,全力解决“信息孤岛”和“数据封闭”等问题。同时,对各部门条线上的信息系统逐个进行整合,将110联动、12345热线、信访、网络问政、数字城管等同类业务在“四个平台”上进行扩展,功能重叠的予以取消,实现信息数据“一次录入、各处共享”。

  (四)集成党政民各方力量,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1.始终坚持党委领导。要探索建立基层社会治理“大党委”制度,通过搭建“共治委员会大平台”,协调纪委、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党委部门发挥优势、联动配合,使相关要素都能够聚焦于基层社会治理的需要,避免出现耗散效应。同时,加强党对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统筹协调,积极创造社会组织、公民公平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全力引导社会各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真正形成“有事共协商、难题共探讨、信息共交流、风险共承担、成果共享受”的基层社会治理“利益共同体”。

  2.充分激发社群活力。聚力打造社群共治共建综合服务平台,统筹调度工青妇、红十字会、社科院等社会群团组织力量,灵活运用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补贴活动经费等措施,最大限度激发社会群团组织在承接社区公共服务和基层政府委托事项的作用。同时,加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引育力度,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和发展能力。

  3.充分发挥乡贤作用。注重发挥“在土”乡贤、“离土”乡贤和“外来”乡贤在乡村协商议事、公益慈善事业、乡域纠纷调解等领域的突出作用,探索实施“乡贤资政参事”、“乡贤公益助善”、“乡贤乡风引领”等“乡贤+”系列工程,为广大乡贤能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更多、更大的舞台。

  (五)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源头防控基层风险隐患

  全力发挥“枫桥经验”在强化基层基础、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更大作用,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1.把规范“三资”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全覆盖无死角、全方位阳光化,不断强化“应入必入”全面监管,将农村资金收支、资源性收支、资产性收支统一纳入系统监管,实现农村“三资”全入库、全监管,真正用“阳光运行”的方式,堵塞“暗箱操作”的空间。

  2.突出做好信访化解。把“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问题”作为避免矛盾发酵、信访“升级”的根本之策,深化信访“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行“一站式”信访调解机制,加快打造全科受理、访调一体、集成联办、一站化解的线下超市式信访工作平台,将过去“单兵作战”模式转变为立体联防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努力实现群众合理合法诉求一次性就地解决。同时,探索信访积案化解的新方法、新模式,努力推动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在基层解决。

  3.做到风险实时监测。积极探索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依托政务云计算中心,搭建县、乡(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智能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在矛盾纠纷化解、案件侦破、基层风险隐患预测预警预防等方面的天然优势,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防转变。

  (六)引导社会文明新风尚,放大基层社会治理实效

  社会风尚是衡量基层治理的广度、深度和力度的重要标准,要将其放在基层治理重要位置考量。

  1.强化价值引领。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把“义利并举、敢为人先”的永嘉精神、红十三军的革命精神作为重要内容,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时代的精神力量,进一步筑牢基层治理的精神内核。

  2.厚植法治根基。一方面,重视发挥村规民约的“软法”约束作用,探索建立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运用“红黑榜”等方式,对农村中普遍存在的不讲规矩但够不上违法处罚的行为进行制约。另一方面,向国标委申报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通过开展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建设,从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3.深化移风易俗。加快研究出台深化移风易俗、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相关指导性方案,充分发挥殡葬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的引导作用,持续加大对党员干部各类红白喜事的监督力度,由党员干部带头少随礼、少办酒、简办事、不铺张,真正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淳朴民风。倡导厚养薄葬、文明嫁娶,鼓励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事不办或者少办的新风尚,巩固提升“坟墓生态化改造”“寿桃基金”等先进做法,加快打造移风易俗的“永嘉模式2.0版”。

第7篇: 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研究-以盘锦市为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的最大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中有这样一句话:“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其根本就在于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纪检监察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法纪条规将国家公职人员和公职行为的廉洁性、规范性全部纳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范畴,不仅执纪,而且执法,可谓大权在握、职责重大、使命光荣。权力是滋生腐败的温床,稍有不慎,轻易可能私欲膨胀,目空一切。王宗华书记时常告诫我们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是每一个纪检监察人应该时刻警醒的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是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担当精神。在践行全会精神,提升个人执纪执法水平和能力方面,我决心做好以下几点。

  一,将学习作为终生的追求。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尤其是在各项改革全面深化,纪检监察人勇立潮头的今天,本领恐慌时时在撞击心扉。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学好理论,学好业务,学好相关学科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实践学,做到学懂、弄通、悟透。上周,我因一信访件请教廖文波主任,发现他对检察院、法院的职能相当熟悉,手机里收藏了大量的法规、解释,比我这个曾经的检察人对新修改的相关业务更了然于胸,这就是学习的有心人,工作中碰到问题不松劲、善钻研、勤思考,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二,将规范作为基本准则

  在执纪执法工作中,严格执行《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等有关程序要求,做到手续完备、行为规范、程序合法。强化规范执纪执法的自觉性,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主动接受内、外部监督,严防“灯下黑”,努力推进反腐败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

  三,将公正作为执纪执法目标

  公生明,偏生暗。“正义是人类最大的利益”(美国作家韦佰斯特)。任何一件涉纪涉法案件的处置都会带来引导、示范效应,或给人信心、信用、信念,或埋下怀疑、虚伪的种子。拿破仑说:“在政府事务中,公正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力量。”对违纪违法者恰当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公正,为受诬告陷害者澄清正名则是更高层次的公正。

  四,将为民作为毕生情怀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习总书记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逐梦新时代,就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在日常工作中,我将时刻不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以民忧为忧,民乐为乐,将民本思想贯穿在自己的工作、言行、生活等具体细节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愿尽已所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伟业中,努力散发自己微薄的正能量。

第8篇: 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研究-以盘锦市为例

  为切实做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及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建立我镇乡村治理新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__〕__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等六部委《关于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中农发〔20__〕__号)和《关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批复》(中农发〔20__〕__号)及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增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基本前提,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根本目标,结合本镇实际,在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探索新路子、创造新模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乡村治理的领导体制机制,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民主体。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充分尊重农民、依靠农民、组织农民,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三治”结合。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联动融合、共同发力。

  ——坚持多方协同。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鼓励引导社会和公众共建共治共享,形成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强大合力。

  ——坚持突出重点。从实际出发,聚焦农民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重点突破,从体制机制层面探索解决方案,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做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乡村治理问题调研,结合我镇乡村治理的实践与创新,编制完成__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统筹谋划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和乡村治理示范村的申报创建工作。20__年,在全镇2个村(前进村、西游村)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通过开展示范创建,探索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模式并积累经验。20__年,逐步将范围扩大到全镇,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乡村治理的制度机制,全方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新模式。

  三、试点内容

  (一)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

  1.建构网格化治理模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将创新社会治理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服务管理深度融合,按照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聚合的要求,成立镇村组三级社会治理机构。按照“集约、整合、互联、开放”的原则,融合打通各类民生民安渠道,建设一套包含日常办公、问题收集、吹哨报到、联动指挥、视频巡查、平台监控、统计分析、考核评价、综合展示等多个功能应用的指挥平台,畅通群众参与共建共治的渠道和方式。网格内村党组织作为责任单位,要以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为目标,扎实做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各项基础工作。

  (镇社会治理办公室牵头,镇党建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2.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和方式。因地制宜将外来人口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对象,破除外来人口管理难的难题;基层党组织走出机关,组团式集结外来人口中的各界精英特别是流动党员,让外来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管理;培育外来群众的社区意识,营造基层民主协商和居民参与自治的良好氛围;出台更具包容性的社会政策,畅通外来人口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尊重其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镇派出所、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二)探索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

  3.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开展村庄全域布局规划、新农村建设、村庄清洁行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到20__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5%;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厕所革命”工程、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门塘整治工程。20__年,加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推进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鄱阳湖沿线全部村庄截污控污,农村无害化厕所全覆盖,同时不断强化工作协调机制,逐步建立“五定包干”长效管护机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与村民环保意识水平;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20__年6月选择行政村(前进村、西游村)进行试点工作,20__年12月底前全面推进我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保障农民户有所居,实现耕地保护,农业现代化发展;鼓励农房改造聚集,实现农村土地集约化利用,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新社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规模化经营。

  (镇城乡建设办公室牵头,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4. 实施脱贫攻坚行动,狠抓产业扶贫,通过光伏、资产收益、特色种养殖业、电商、消费扶贫等积极构建多层次产业脱贫格局,实现无劳动力和弱劳动力贫困户产业扶贫广覆盖;实施就业脱贫,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者实现就业全覆盖,积极开发新的扶贫辅助性就业岗位,实现应扶尽扶;巩固安居扶贫成果,在危房改造全面清零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强化教育扶贫;落实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确保贫困户医疗报销比例达到90%的适度水平;筑牢保障扶贫,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拓宽金融扶贫,鼓励有产业发展意愿贫困户贷款,新增扶贫小额贷款;持续巩固贫困村脱贫质量,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镇农业农村办公室牵头,镇财政经济发展办公室、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5.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完成全镇120个镇、村、组三级清产核资任务(其中:乡镇级1个、村级16个、组级103个),理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关系,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强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成立的村经济合作社或股份经济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发挥其在管理集体资产、合理开发集体资源、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和统筹推进力度,鼓励更多资金、人才、技术等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流动,突出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创新,实现资金、资产、资源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让资产“活起来”,把资本“引进来”,把资源“用起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镇财政经济发展办公室牵头,镇农业农村办公室、镇党建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三)探索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

  6.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建立村“两委”成员县级联审常态化机制。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持续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中的领导作用。严格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民政、经管等部门共同参与、加强指导的村务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镇财政经济发展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7.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激活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使社会组织成为乡村基层组织的有力帮手。

  (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8.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建立正常增长机制,保障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等其他必要支出,不断提高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自我保障能力。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镇财政经济发展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9.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按照“四室一站一场一栏”(村议事室、村接待室、村图书阅览室、村民教室、村民服务站、村民广场、村宣传公示栏)标准化建设,新建重建、维修改造村级活动场所。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整体功能,把活动场所建设成为村里办公议事、党员活动、便民服务等工作的综合阵地。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四)推进乡村自治建设

  10.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积极推进村民自治下移,探索自然村自治或村民小组自治新途径,通过自治组织的建设来提升乡村社会的治理能力、重建乡村社会和谐。

  (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11.因地制宜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根据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紧密联系各村实际,形成价值引领、合法合规、群众认可、管用有效的村规民约;用制度和法规约束村(居)民,教育广大村民要自觉遵规守法,探索提高村规民约约束力的有效途径。

  (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五)推进乡村法治建设

  12.健全乡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融合,实现全镇各村全覆盖。在各村摸排符合申报公职律师条件人员,并鼓励符合条件的单位设立公职律师办公室。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室作用,在村民委员会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室,在20__年推进全镇公共法律服务室试点建设工作的基础上,20__年底实现全镇公共法律服务室全覆盖;以政府购买形式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法律服务。充分发挥村(居)干部及法律顾问参谋助手作用,增强村(居)依法治村(居)法治为民意识。充分发挥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促进乡村依法治理中的作用,切实夯实农村基层法治基础。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农村基层组织依法治理。

  (镇社会治理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13.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我县组织“七五”普法暨农村“法律明白人”普法讲师团对各单位、各乡镇进行巡讲,认真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农村“法律明白人”及其骨干在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到20__年底,全镇农村各行政村每10户至少培养1名农村“法律明白人”骨干,且有农村“法律明白人”的户数占农户总户数50%以上,推动农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镇社会治理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14.推广“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村(居)、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的作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司法所在矛盾纠纷调处中的指导作用,利用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平台调处基层矛盾纠纷,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社区的纠纷调解,禁毒康复教育培训,关爱儿童、公益慈善、邻里互助等活动,构建不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的社区治理新机制。

  (镇社会治理办公室牵头,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镇派出所、镇团委、镇妇联、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六)推进乡村德治建设

  15.浓郁文明乡风。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按照“七有六无”标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建设不少于1个乡风文明示范点,因地制宜,在全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村史馆,把时代新风与乡愁乡韵有机融合起来,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爱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16.强化乡村道德约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具体化,融入村规民约,融入家规家训,渗透到农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让村民用自己的价值规范进行自我约束;实现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村民议事会“四会”全覆盖,吸纳村干部、高德长者等人员,自主解决农村道德领域各种难题;深入推进绿色殡葬、文明祭祀新风尚,大力推进居家养老工作;积极推行“道德红黑榜”发布制度,通过舆论的力量约束农村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弘扬崇德向善的社会正能量。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17.加强道德榜样人物引领。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开展“道德模范”“昌南新乡贤”“昌南好人”“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各类道德榜样人物的推荐、评议、评选和表彰活动,倡导基层去评选,评的对象由村(居)推荐、镇审核,大力宣传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把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让道德榜样受礼遇、受尊崇、得实惠,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村民奋发向上,用美德的感召带动邻里和睦相处,推动形成向善向好的社会风尚。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七)完善村级权力监管机制

  18.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决策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审核一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微小权力监督机制,制定权力责任清单,建立农村党务、政务、村务、财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着力铲除农村领域“微腐败”的滋生土壤,严惩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

  (镇纪委牵头,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镇党建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19.落实民主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的作用,保证农民群众对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积极受理和收集村民有关意见建议,并紧密结合村情实际,依法依规对村务决策和公开情况、村级财产管理情况、村级项目工程建设情况、惠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

  (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牵头,镇财政经济发展办公室、镇党建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20.规范村级会计核算监督,乡镇“村账乡代理”部门要切实搞好会计核算,履行会计监督职能,通过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对村级集体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并系统完整、真实有效地提供会计资料,进行会计分析,从而达到监督与控制并重的目的。同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三资”监管平台,实行会计电算化,确保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及运行情况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实时监管、信息共享。

  (镇财政经济发展办公室牵头,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21.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拓展审计覆盖面,加强村小组财务审计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抓好村干部经济责任、农民负担、征地补偿费、集体公益项目等村级重大事项的专项审计,并及时向村民公布审计结果,同时抓好审计发现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

  (镇财政经济发展办公室牵头,镇城乡建设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八)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形式

  22.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村级民主协商,健全村级议事制度,探索建立自然村或村民小组议事协商机制,健全小组长和妇女小组长议事制度,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协商方法,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鼓励农村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镇财政经济发展办公室、镇妇联、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23.加强妇联、团支部、残联、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等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镇妇联、镇团委、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24.建立村民议事协商信息平台,让在外务工经商的村民能及时参与本村协商议事;拓宽村民议事范围,推进村民议事从经济事项向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移风易俗、维护公共秩序等方面拓展。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镇社会治理办公室、镇派出所、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九)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手段

  25.实施“互联网+”平台建设,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模式广泛应用到乡村治理中,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的规范化和治理功能不断优化。有机整合信息管理系统和党建服务、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及各部门职能,较好解决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不愿意”和“不方便”的问题。

  (镇党建办公室牵头,镇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各村(居)等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26.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遵循“百姓咨询、政府出资、律师竞答、受众免费”的思路,建立“法治新昌南”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启我县线上线下全方位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新时代,开创“互联网+法律服务”的新局面。

  (镇社会治理办公室牵头,各村(居)按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四、方法步骤

  (一)方案编制阶段(20__年__月)。成立__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人员、经费、办公场所,明确第一批试点试点村(前进村、西游村);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乡村治理问题调研,结合实际,编制完成__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并按要求报备。

  (二)启动试点阶段(20__年__月—20__年__月)。组织召开镇、村、组三级大会,全面部署试点工作,统一思想,责任到人,全面抓好试点村试点示范领域的同时,推进各相关领域的试点示范工作。各实施单位根据方案要求制定试点计划并抓好推进,力求内容多样、覆盖全面,按边试点、边研究、边总结、边提炼,全面优化完善相关领域乡村治理各项制度机制。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工作进展情况中期评估,于11月中旬形成本阶段总结报告,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全面推行阶段(20__年__月—20__年__)。总结第一批试点村和各领域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经验,进一步健全各项制度机制,在全县范围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于11月中旬形成本阶段总结报告,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总结验收阶段(20__年__月)。全面系统总结试点示范工作各项成功经验,镇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试点示范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和验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五、工作成效

  通过2年的系统推进,全镇基本实现:

  (一)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党委领导责任落实到位,党委和政府部门职责清晰明确,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政府治理、社会参与、村民自治良性互动,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各村基础设施配备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展,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三)基层党组织领导有力。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得到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群众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得到提升,党的领导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群众自治机制充满活力,党内基层民主带动基层群众自治,党的建设引领乡村治理。

  (四)乡村自治依法规范。村民自治制度理事健全、议事形式丰富,村务监督机构普遍建立并依法参与监督,村规民约为广大村民知晓并认同,能有效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

  (五)文化道德形成风尚。农村德治氛围浓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得到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榜样模范力量得以发扬,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不良社会风气得到有效治理。

  (六)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农村法治服务体系得到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得到普及,法治队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农村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村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七)乡村社会安定有序。各类组织和人士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矛盾调处机制健全,自发有效抵制黑恶势力、违法宗教活动、封建迷信活动和不良社会风气,村民关系亲密和谐,乡村社会安定有序。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为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__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各村(居)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由镇人大主席肖军同志、副镇长余江涛同志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农业农村办,在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全面负责领导、协调、监督试点示范各项工作。各村(居)相应成立以村(居)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村(居)主任具体负责试点示范工作,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并报镇农业农村办备案,确保试点示范工作顺利进行。参与试点示范工作的单位要服从大局,按照“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要求形成工作合力。

  (二)高度重视,提高认识。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乡村善治”的必然要求,各相关单位要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乡村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根据任务分工安排,及时制定工作推进计划,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试点示范各环节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创新方法,稳步实施。坚持县乡村联动,县级是“一线指挥部”,要加强统筹谋划,落实领导责任,强化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增强群众工作本领。乡镇是为农服务中心,要加强管理服务,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建立健全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办理。行政村是基本治理单元,要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坚持统筹推进和分步实施的工作方法,加强统筹协调,鼓励探索创新,按程序、分步骤稳步推进,适时总结推广,上报先进案例。坚守试点示范工作原则和底线,严格执行政策,强化及时纠偏,审慎稳妥推进,确保试点示范工作取得成功。

  (四)强化措施,抓好落实。实行挂点包干制度,一是强化调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各村(居)工作进展情况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部署下步工作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单位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并及时反馈。二是加强督查,督查组对各村(居)工作进度情况开展常态性督查,并对督查结果通报。三是严格奖惩,将试点工作列入镇党委、镇政府对各单位年度目标重点考核内容,表彰奖励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中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优秀工作者,严厉问责消极应付单位及人员。

  (五)落实经费,保障试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为保证试点示范工作顺利推进,镇财政要安排资金确保工作经费。同时安排资金对试点示范工作任务完成得好的村级组织实行奖励和补助。我镇将试点示范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安排专项资金予以保障,以确保改革任务顺利开展。

第9篇: 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研究-以盘锦市为例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关于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中农发〔2019〕5号)要求,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安吉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建设中国最美县域,按照打造实施乡村振兴先导区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八个村”建设,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的同时推广乡村治理“余村经验”做法,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争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

  二、基本原则

  1.党建引领。将村党组织的建设贯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始终,注重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政治功能,增强感召力、影响力,使其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2.三治融合。应正确处理好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的协同关系,将三治结合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乡村治理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相互贯通。

  3.以民为本。坚持群众主体,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引导群众增强自主意识,激发群众活力与能动性,积极广泛参与乡村治理。

  4.因村施策。根据本村村情、民情与人文风俗,注重培育多元治理主体,建立符合本村实际、既有共性又有特色、实用且可操作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和模式。

  5.传承创新。继承发展“枫桥经验”、“后陈经验”、“余村经验”,顺应时代、把握规律,推动乡村治理理念、方法与体制机制创新。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乡村治理“余村经验”推广运用全覆盖,“八个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建成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57个以上、覆盖率达到30%以上,高质量完成省级善治示范村建设任务,力争《乡村治理工作规范》地方标准申报国家标准。乡村治理在理念创新、实践探索上持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到2021年,“余村经验”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创新丰富、影响力持续扩大,自治、法治、德治水平显著提高、结合程度更加紧密,“八个村”乡村治理工作规范更加完善,建成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76个以上、覆盖率达到40%以上,建成省级善治示范村57个以上、覆盖率达到30%以上,社会治理与生态文明同步推进、善治乡村与美丽乡村一体建设,在全省全国率先建成乡村治理现代化样板区。

  四、试点内容

  (一)坚持“支部带村”,凝聚乡村社会治理合力

  1.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加强党组织对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创新党组织设置,以“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村企联合”等形式,探索推进镇村区域党建联盟和农村新社区党建工作。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做到能兼则兼,其中1000人以下的村原则上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2.巩固基层战斗堡垒。深入贯彻落实“双创双全”组织力提升工程,大力推行党支部“B(标准)+T(特色)+N(若干任务)”内容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民主评议等党内基本制度,持续深化党建工作规范提升。结合“美丽党建”强基行动,深入实施新一轮“百村示范、千村晋位”专项行动,到2021年,县级整乡推进示范乡镇(街道)党委比例达到1/3以上,县级先锋示范村党组织比例达到1/3以上。

  3.壮大党员先锋队伍。深入实施“头雁领航计划”,培养选拔政治强、能带富、善治理的村党组织带头人,抓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人一档”,推行“三色管理”和不称职村社干部“歇职教育”,建好用好村社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到2021年,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比例超过50%。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雏雁计划”,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每村2名(40周岁以下的至少有1名)后备培养对象的要求,逐村建立后备力量名单。

  (二)坚持“发展强村”,增强乡村社会治理动力

  1.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安吉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因地制宜,精准推广“飞地强村”发展模式,有效盘活闲置、低效的村级集体存量资源资产,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人才、资金“上山下乡”,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强化要素保障。到2021年,基本消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0万元以下的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20万元以上,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村达50%以上。

  2.促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大力开展乡村经营,积极发展美丽乡村全域旅游、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做优做精美丽产业,促进农村电商稳步增长。到2021年,完成1个国家级特色农业强镇建设,2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建设,提升茶、竹两条示范性农业生产链产值30亿元以上;乡村经营示范村达35个;建成A级景区村庄20个,其中3A级以上5个;电商专业村达25个,村级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到25亿元。

  3.全面创造农民群众美好生活。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村延伸,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以闲置农房、承包经营权等多种方式入股,与村集体、工商资本等合作取得收益。完善农村养老、公共教育卫生体系,加大农村常住居民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加强对低收入农户的帮扶和救助力度,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途径。到2021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6万元,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7:1以下。

  (三)坚持“民主管村”,激发乡村社会治理活力

  1.强化村级自治。积极引进社会化服务,发挥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发挥村规民约效能,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修订村规民约,善用舆论和道德力量来强化村规民约执行力,发挥法规、村规、家规在基层乡村治理中的协同作用。在“微网格”基础上探索开展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自治单元的“微自治”,激活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

  2.丰富自治形式。以“遇事大家议、决策大家定、有事大家干”为原则,完善提升“三重两轮票决制”、“五议两公开”制度,不断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大力推广“五个所有”、“四个不出村”、“两山议事会”、“和谐共建会”等经验做法,推进以民主议事为形式,集科学决策、合力干事和效果评估于一体的基层民主管理方式。支持建立“村民微信群”、“乡村公众号”,推进村级事务即时开展。

  3.鼓励多方参与。积极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开展统战工作,全面建立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人才库,积极发展县级层面的“联谊会”,通过搭建工作载体、规范建设标准、试点稳步推进,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广“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志愿者队伍”“优秀人才队伍”等经验做法。

  (四)坚持“依法治村”,保持乡村社会治理定力

  1.提升民主法治村等级。大力实施全国首个民主法治村建设市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民主法治建设规范》,全面落实《湖州市民主法治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按照“有标识、有阵地、有人才、有服务”的“四有”要求,实施亮牌提升、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法治服务四大工程。到2021年,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民主法治村55个,市级民主法治村达标率100%。

  2.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全面推动法律服务乡村全覆盖,加快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e服务微信群”建设全覆盖,实现线下、线上服务有机融合,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务。推广律师站点驻村、法官联村等创新模式,下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定期开展村务“法律体检”,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职能作用,推广车载法庭等巡回审判方式,推动法律服务延伸至末梢。

  3.营造依法办事氛围。坚持开展法治教育,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加大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力度,建立“法律大讲堂”,开展“法治宣传村村行”专项行动和“以案释法”活动,建好村村需“裸晒”、户户能点播的“法治家园”数字电视云频道,提升农民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五)坚持“道德润村”,提升乡村社会治理内力

  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安吉试点,深入推进“一七百千万”实践中心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走亲“最后一公里”系列活动,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发挥“一约四会”制度作用,着力推进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常态化开展“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谐”等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2.提升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安吉好人”选树等;建立千万元安吉好人基金;加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引导力度,打造“家园先锋”、“家园卫士”、“家园文工”、“家园园丁”、“家园医生”“家园顾问”等六大家园志愿服务队伍;深化未成年人“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基层道德文化特点,加强区域道德品牌建设,生动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

  3.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升级。以全省实施万家文化礼堂引领工程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到2021年,实现文化礼堂建设行政村全覆盖。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整合农村宣传文化、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资源,推进基层“六文”阵地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组建基层文艺团队,以团队带活动,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六)坚持“生态美村”,增添乡村社会治理魅力

  1.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村庄建设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执行生态红线管控制度,杜绝不合理开发,保护水资源、公益林,提升环境总体质量。深入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行动,全面落实烟花爆竹全域“双禁”等措施,持续打造一批生态文明建设与“两山”实践创新示范点。到2021年,高标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优良率达到85%以上。

  2.提高美丽乡村层级。根据《美丽乡村建设条例》,着力打造“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升级版,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全域建设,持续高品味建设美丽乡村,高品质推进乡村振兴,引导控制村庄整体风貌,融入文化元素、突出乡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到2021年,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达60个,市级美丽乡村全覆盖,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全覆盖。

  3.实施长效规范治理。大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垃圾源头分类的村实现全覆盖,推广“垃圾不落地”等经验做法。到2021年,188个行政村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全覆盖。健全完善城乡生活污水治理长效机制,切实打造更干净、更整洁、更美观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卫生县城和卫生村镇建设成果,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背街小巷及乡村结合部环境卫生治理。

  (七)坚持“平安护村”,消除乡村社会治理阻力

  1.构建立体化治理体系。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平台的运行效能。大力构建“防控人网+数据智网+全科地网+监控天网”的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落实相应政策。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深入实施村居“雪亮工程”,建立健全镇村户三级联网联控的视频监控网络。

  2.完善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加快推动法院跨域立案系统、检务办事标准指引、公安“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延伸至农村,提高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能力水平。大力开展自防自治,积极推广“平安家园卫队”、“优秀人才”有益经验,不断壮大护村队、护厂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分级分类培育打造一批社会治理样板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纠纷早化解”。

  3.加强全科化网格建设。建设专职的“六+X”模式“全科网格员”队伍,发挥其在协助做好基础信息收集、社会治安巡防、问题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政策法规宣传等方面的作用,确保“点上有人守、线上有人巡、面上有人控”。深化“支部建在网格上”,依托网格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推动党员干部就近、就亲、就熟联系服务群众,把党的工作延伸覆盖到每个全科网格。

  (八)坚持“清廉正村”,规范乡村社会治理权力

  1.规范农村基层公权力运行。推进村级事务精细化管理,围绕人、财、物管理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完善落实村级事务清单及流程规范。制定村级微型工程建设项目交易管理办法,规范发包方式,加强全程公开和监管。加强村级廉情工作站建设,构建村级联合监督模式。落实安吉县清廉正村八项要求,完善清廉乡村评估体系,推进清廉乡村示范村、示范带、示范群建设,塑造具有鲜明安吉特色的清廉乡村建设品牌。

  2.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深化村级“三务”公开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三务”公开目录,细化公开标准,建立数字电视、手机APP等多元化公开渠道,确保群众见得到、看得明、能监督、易参与。深化阳光村务指数评价,推行“点题公开”“疑问反馈”、“公开到户”等制度。完善“村财民理乡管”模式,全面推行村级非生产性开支村务卡结算制度,推行村组集体资金竞争性存放,全面实行村级行政事务零招待和村级财务逐笔公开。

  3.加大基层“微腐败”惩处力度。加强乡镇纪委(监察办)规范化建设,推动监察职能向乡镇(街道)、村居基层延伸,强化对基层公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发生在民生资金、工程项目建设等领域的违纪违法行为。把惩治“蝇贪”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严厉打击“村霸”、宗族恶势力和黄赌毒背后的腐败行为及其“保护伞”。深化完善巡镇带村工作,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五、方法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9年7月—2019年10月底)

  成立安吉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并安排专职人员;召开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明确责任,落实分工。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9年11月—2021年10月)。

  1.细化方案。围绕“八个村”试点内容,细化相应的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氛围营造。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广泛宣传乡村治理“余村经验”创新做法和突出成效,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的良好氛围。

  3.组织落实。根据试点细化方案,落实横向、纵向责任分工,鼓励试点先行,推动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加大政策扶持,健全完善农村各项制度,深化和提升农村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对照建设工作任务要求,固强补弱,确保成效。

  (三)总结阶段(2021年12月底前)。

  及时总结试点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好试点工作总结、典型案例撰写、改革经验提炼等相关工作,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乡村治理机制体系。同时,完成总结报告,迎接评估鉴定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争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摆在重要位置,作为打造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重点工作之一加以推进。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体制,县委、县政府成立安吉县争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强化工作统筹,明确推进计划,全面细化落实,狠抓督查考核。加强对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治理的实绩考核,纳入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工作考核和综合考核内容。

  (二)明确职责分工。县农业农村局要发挥好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工作总牵头总协调作用。纪检监察机关负责督促抓好“清廉正村”,大力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组织部门牵头负责“支部带村”,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宣传部门牵头负责“道德润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农村文化和道德建设。政法部门牵头负责“平安护村”,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政部门牵头负责“民主管村”,指导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创新民主协商形式载体。司法行政部门牵头负责“依法治村”,全面提升乡村法治水平。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负责“发展强村”“生态美村”,指导美丽乡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统战部门要做好统战、农村宗教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健全对乡村治理的投入保障机制。工青妇、农合联等组织要发挥好各自联系群体的作用。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应的指导和推进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强要素保障。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财政补贴等多种形式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优化乡镇(街道)干部队伍结构,集聚乡村治理人才骨干力量;制定实施乡村治理专题干部培训计划,开展好全科网格员、社会工作者等乡村治理人员培训。发挥各级各类智库作用,及时总结提炼创新做法和有益经验,举办与乡村治理密切相关的各领域交流合作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全媒体的传播优势,多形式、多渠道宣传乡村治理的做法和成效,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凝聚全社会共同推动乡村治理的磅礴力量。

第10篇: 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研究-以盘锦市为例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 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一决定具有重大意义,是为人民共和国长治久安、为中华民族万世开太平的重大举措。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积累了丰富成果:坚持党领导一切工作,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经受了实践考验,已经逐步成熟。

  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越来越认可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感召力越来越强。中国面对着前所未有的伟大斗争,需要把自己的制度优势发挥好、巩固好,使之更加成熟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而不是向着其他方向成熟定型。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成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来,我们进一步建构了一个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领导的民主集中型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十分明显,是能够持续推动中国进步和发展、确保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而这一制度和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因为它具有形成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源泉、根本政治保证、根本思想路线、根本组织原则以及干部制度。

  新中国7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繁荣昌盛、创造发展奇迹的70年,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巨大成就的70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围绕社会主义社会的治理问题不断探索,最终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取得重大成果和重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坚持党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领导,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建立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生态保护制度和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由此带来的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是新中国70年社会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成就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需要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需要通过治理效能来实现和彰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创造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但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还面临一系列来自国内外的现实挑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以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在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领导是最鲜明的标志。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这个最本质特征更加鲜明地体现好,把这个最大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好。因此,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必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同时,中国共产党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保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统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一是强化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二是提升党在国家治理能力中的引领地位,增强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zktys.com/zuowen/169934/

为您推荐

京ICP备18066668号

CopyRight 1996-2018 https://www.wzkty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涯招考网 版权所有